那边厢施全闻令迈步上前,“末将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宗颖,你看施全此人如何?”
“施将军心思缜密,这些年来协理军中诸般庶务,劳苦功高。几十万大军的繁杂军务集于一身,尚且处置得游刃有余;如今兵部下属各司署机构齐备,更有众多官吏辅佐协理,想来施将军定能驾轻就熟,不负所托!”
一提起施全,帐中众将无不面露会心笑意。北伐这些年,大家早已看得分明:牛皋虽勇冠三军,更兼一身玄奇运气,但凡军令所指,他总能圆满达成;唯独面对日常军中的琐碎文书,这位猛将就难免头疼。偏偏牛皋因战功累迁至副都统,每日都有不少军务需要经手批阅。若在他这里耽搁了,最终诸事都会堆积到岳飞案头。
无奈之下,岳飞只得折中处置,特为牛皋配了施全这位副手。也正因如此,施全这些年在军中始终未得升迁,一直默默协助牛皋打理军务。
此刻听闻赵斌点名启用这位老兄弟,岳家军众将皆喜形于色。牛皋更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将施全推出武班,使得这位老兄弟一个趔趄跌到宗颖身旁。
宗颖却不以为意,反而含笑向施全点头致意。施全见状,连忙拱手还礼。
御阶之上,赵斌见二人这般融洽,不禁展颜笑道:“好!既如此,日后兵部一应事务,朕就托付二位了。望你二人同心协力,务使我朝大军在考绩、封赠、荫袭、军籍、驿传、厩牧、兵甲等诸事上皆能畅通无阻。”
赵斌说完看向一旁的赵忠,赵忠当下取出圣旨宣读,“朕闻砥柱立中流,必资文武相济;盐梅调鼎鼐,实赖忠勤共襄。”
“咨尔宗颖,乃名帅宗泽之后,世笃忠贞。北伐以来,总摄兵曹,理繁治剧,若烹小鲜。今特命尔领兵部事,寄禄辅国大将军,授护军勋,俾尔统七司之务,掌万军之籍。尔其克绍箕裘,毋坠家声。”
“咨尔施全,早隶精忠之军,累参戎幕之机。协理军需,夙着勤勉;参赞机务,咸称明敏。兹特命尔知兵部事,寄禄忠武将军,授护军勋,贰佐兵政,综理庶务。尚期竭诚辅弼,同规庙算。”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随着宗颖与施全领旨退至殿侧,赵斌面容一肃,沉声向群臣道:
“枢密院所辖,除兵部外,向设三衙禁军一部,总天下禁军之政。承前朝旧制,以三衙遥制四方军镇,兵权尽归中枢,其制虽足以防藩镇之祸,然权柄过集,亦生僵滞之弊。每遇边陲有警,军情传递迁延,地方待令而不敢动,中枢调兵亦难迅捷,以致屡误战机,才有昔年靖康之厄。”
他目光扫过满朝文武,语气转为决断:“朕深思熟虑,决意革除此弊。自今日始,三衙之权,止于京畿。原三衙改制,分设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典仪司,凡四部,其职专一,掌宫禁宿卫、神都防务及畿辅州县之巡守警跸。”
“殿前司者,当选诸军锐卒、累战功勋之士充任,为京畿护卫之骨干;另调银枪、横行、神鹰、巾帼四军,专司宫城禁苑护卫。原卫尉寺、太仆寺职掌合并,整饬为典仪司,统辖神都及宫院武库、甲仗、车马之政。”
赵斌目光扫过一旁群臣,随即朗声唤道:“徐晟、呼延钰、张立、张用”,念道此赵斌语气微微一顿,继而沉声唤道:“岳云何在?”
五人闻言先是一愣,继而齐齐迈步出列,立于御阶之前,冲着赵斌躬身行礼,“末将在此!”
看着面前肃立的五人,赵斌眼中泛起一抹复杂之色,恍如隔世。
忆昔与徐晟、呼延钰初识之时,赵斌尚以为自己只是大名府内一商贾之子,虽家资丰厚,却终究白衣之身。武科场一场风波,更令他身负海捕文书,不得不隐姓埋名,远遁江南。那时孤身入局,于微末中布局,所求不过乱世中一线安身立命之机,何曾敢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