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被冻醒了。
土炕到后半夜就没啥热乎气了,屋里跟冰窖似的。
包子一边哆哆嗦嗦的穿衣服,一边抱怨老孙头为啥不多添些柴。
老孙头和他孙子孙祥开起的更早,已经烧好了热水,灶膛也重新添了煤,屋里总算有了点暖意。
简单的吃过早饭,就是昨晚的剩菜加热,配上老孙头自己蒸的梆硬的馒头,我们立刻开始工作。
首要任务就是精准定位。
昨天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个大概,今天必须用专业手段确认。
闫川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了几件宝贝。
一把可拼接的螺纹钢管,几个不同形状的铲头,还有个小巧的罗盘。
这是改良过的洛阳铲,便于携带和在不便展开的地方使用。
整理好东西,闫川开始指挥:“老爷子,旺财,麻烦把西北角那堆杂物清开。”
老孙头和孙旺财赶紧动手,把堆在房子西北角的破筐烂麻袋之类的东西挪开,露出地面。
那里比其他地方更潮湿一些,泥土颜色也深。
闫川熟练的拼接好洛阳铲,选择了一个小号的筒形铲头装上。
他半跪在地上,将铲头对准地面,开始一下一下,有节奏的向下钻探。
包子在旁边帮忙扶着钢管,保持垂直。
我和老孙头,孙旺财在一旁看着,孙祥开也好奇的凑在旁边。
“嘎吱……嘎吱……”
铲头与冻土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进展很慢,但闫川很有耐心,每往下打一段,他就把铲头提上来,仔细观察带上来的土样。
最初带上来的是屋里的夯土层,夹杂着一些碎砖块和煤灰。
打了大概一米多深,土样开始发生变化。
“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