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同意,反正谁也不希望那些夷人们和他们用一样品质的东西。
对于海关的建设和运行,王信只是提出来最初的设想,同时在有些政策比较过激的时候,还会不着痕迹的给点意见,及时的把正方向。
户部尚书那个激动啊,他今年就要致仕了,折子都上去了,没想到还能赶上这么一件对于国库有利的大事。
他非常赞赏的看着王信,这个年轻人不错,有他当初的影子,估计他退了,这户部尚书的职位就是王信了。
他是非常乐意的,致仕折子上也推荐了王信,就看圣上是不是舍得把王信调离工部。
按他说工部也已经进入正轨,以后就保持住,多多开发新物品就成,还是把这个会生钱的小子弄到户部来才是正经。
圣上其实也在思考,他觉得工部是王信到达之后才大爆发,若是把王信调离,那么工部谁来接班,且工部尚书也快要致仕,这个侍郎就更加的重要。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信如今无非就是两个选择,工部尚书或者是户部尚书。
其实让王信留在工部也成,户部直接把宋侍郎提起来就成。
主要如同王信这般年轻能干的实在是少,很多都是刚刚入朝,或者是还在底层打磨中。
兵部尚书其实也该告老了,可是暂时没有能够接班的人选。
他也看好王信,还悄么的和王信透露过,奈何王信认为自己不懂兵法,怕是会耽误兵部的事务。
所以只提醒兵部尚书要多提拔一下精通于军事的人,可别门外汉管内行人,容易鸡同鸭讲,会出事。
兵部尚书那个感动啊,给王信详细的说了:“兵部也不是都是军中的那些大老粗,需要文官来做很多的书面上的活计,不过你说的对,重要的职位还是得懂兵法的。哎,如今的很多书生都不爱看兵法啊。”
王信直言:“那就从军中选择呗,您老人家和圣上好好说说,务必把兵部需要什么样子的人才说清楚,在说一说外行人管内行人的弊端,圣上圣明,必会满足您老人家。”
兵部尚书老泪纵横:“贤侄啊,只有你理解咱,知道咱们兵部的不容易。其实你要是来兵部,我们是乐意的,这些年兵部的功劳也有你的参与,将领们是认同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