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风云突变,长安告急!

太极宫的烛火被风卷得忽明忽暗,武曌捏着密折的指尖泛白,密折边缘被指甲压出细密的褶皱。

方才小太监送来的两封急报还摊在案上,岭南的朱笔批注刺得她眼睛生疼——"宋阀私调三千私兵入扬州,船帆蔽江";成都的墨书更如重锤:"蜀王李璠以'清君侧'为名,率五万川军出剑门,前锋已过汉中"。

"啪!"她将密折拍在妆台上,金步摇上的珍珠簌簌落在密折上,撞出细碎的响。

镜中映出她紧绷的下颌线,鬓边的牡丹被揉得不成样子,"上官婉儿!"

殿外的宫灯应声摇晃,穿石榴红宫装的女子提着银壶匆匆进来,壶嘴还冒着热气。

武曌盯着她鬓角新簪的玉兰花,忽然想起昨日这丫头还说要去兴庆宫看芍药——到底是太太平平过久了。

"传旨。"她抓起案头的虎符拍在婉儿掌心,"着武承嗣领左金吾卫守朱雀门,武三思带右羽林卫巡玄武门,赐他们尚方剑,敢有迟疑者,先斩后奏。"虎符上的铜锈蹭在婉儿手背上,她却连疼都不敢抽手,只垂着眸子应"喏"。

"慢着。"武曌突然按住她欲退的手腕,指腹擦过虎符上"武周"二字,声音低得像淬了冰,"告诉他们,若让李璠的马蹄踏到通化门......"她顿了顿,松开手时在婉儿腕上掐出红痕,"提头来见。"

婉儿退下后,殿内只剩武曌一人。

她望着妆镜里自己眼角的细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感业寺为尼时,也是这样的深夜,她跪在佛前发誓要握住这天下。

那时的星子多亮啊,哪像如今......她抬眼望向窗外,乌云正缓缓遮住月亮,像极了监察院那老头说的"紫微星隐"。

"太后。"

低唤声从殿门传来。

武曌转身,见穿青衫的阮阮立在阴影里,腰间的玉牌泛着幽光——那是她亲赐的"随侍谋臣"信物。

阮阮走进来,袖中飘出淡淡沉水香,她扫了眼案上的急报,指尖在袖口轻轻一捻,"宋阀和李璠同时动,不似巧合。"

武曌倚着妆台,指尖摩挲着摔碎的玉簪:"你是说有人在背后推?"

"昨日密探回报,岭南万花楼的说书人陆九渊,前日刚讲完《李唐旧事》。"阮阮从袖中取出一卷抄本,摊开在案上,墨迹未干的"贤王李璠,仁厚似太宗"几个字刺得武曌眯起眼,"更蹊跷的是......"她压低声音,"属下在汉中道发现了东方澜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