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六手中动作不停,心里却阵阵发酸。恩公后人竟落魄至此,他绝不能坐视不管。
不一会儿,笔修好了。陈六不仅换了新笔头,还把笔杆细细打磨,整支笔焕然一新。
林慕言接过笔,又是欢喜又是为难:“多谢先生!不知...修笔多少钱?我眼下只有五文钱...”说着从怀里摸出几枚铜钱,满脸窘迫。
陈六摆手:“穷书生修笔,分文不取。这是规矩。”见林慕言还要推辞,他又道:“你若过意不去,日后中了功名,多给我宣传宣传便是。”
林慕言感激不尽,再三鞠躬方离去。
待他走远,陈六却坐不住了。他关店门,悄悄尾随林慕言,想看看他住在何处。
穿过大半个镇子,直到镇西破旧的城隍庙旁,见林慕言进了一间摇摇欲坠的茅屋。陈六在窗外悄悄张望,只见屋内除一床一桌外别无他物,墙上却挂满了字画,桌上堆着书籍。
这时,隔壁走出个老妇,见陈六在张望,便道:“先生找慕言?可怜啊,这孩子父母双亡,独自过活,天天读书到深夜,饿了就喝冷水充饥。前几日病了一场,连药都买不起...”
陈六听在耳里,疼在心里。返回店铺后,他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林慕言又来到铺中,这次却不是来修笔的。
“先生大恩,无以为报。这是我昨夜抄完的书,得了二十文钱,买得一小包龙井,请先生尝尝。”林慕言递上一个小纸包,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六接过茶叶,心中已有主意。他假意查看林慕言带来的笔,趁其不备,悄悄将一早准备好的三两碎银塞入笔袋中。
“这笔没事,用好料做的,再用三年也不坏。”陈六将笔递回。
林慕言全然未觉,再三道谢后离去。
约莫一炷香后,林慕言急匆匆返回,满脸通红:“先生!我笔袋里不知怎的多了一些碎银,定是您...”
陈六故作惊讶:“银子?年轻人,修笔的见多了,还没见过修出银子来的。想必是你自己遗忘的吧。”
“不可能!我笔袋里从来不会有这么多银子...”林慕言急得额头冒汗。
陈六压低声音:“或许是天意。听说城隍爷常保佑苦读的书生,说不定是看你勤奋,暗中相助呢。”
林慕言愣在原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陈六又道:“既是天赐,就莫要推辞。好好读书,将来有了出息,多帮助需要之人,便是对城隍爷最好的报答了。”
林慕言将信将疑,终究还是收下了银子,再三拜谢而去。
此后数月,每逢林慕言来修笔,陈六总找各种借口周济他,有时说笔修得特别顺手不肯收钱,有时塞些纸墨在他袋中,甚至谎称有富户要资助寒门学子,自己只是转交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