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摆摆手:“治好你母亲的病,便是对老夫最好的报答。只是记住,煎药需用陶罐,每味药需煎满三个时辰,火候一分不能差。每煎完一副药,药渣不可随意丢弃,需铺在门前路上,让千人踏,万人踩,方能积德消灾。”
陈顺牢记在心,拜别老者,飞奔回家。
有了百年何首乌,百味药材终于凑齐。陈顺严格按照医嘱,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煎药,三个时辰寸步不离地盯着火候。母亲服药后,气色果然一天天好转。
按照老者的吩咐,每煎完一罐药,陈顺就将药渣仔细地铺在门前小路上。日复一日,门前的药渣也越铺越厚,渐渐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小径。
村里人见了,有的夸陈顺孝顺,也有的笑他傻气。
“顺子,药渣倒掉就是了,何必铺路上?怪熏人的!”邻居王大叔劝道。
陈顺只是笑笑:“答应了人家的,不能食言。”
百日将至,陈母已能下床行走,面色红润,仿佛换了个人。陈顺欣喜不已,更加坚信那位老者的嘱咐。
这日,陈顺正在煎最后一副药,忽然天色大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三个时辰将至,药就要煎好,忽然一道闪电劈下,不偏不倚打在煎药的灶台上,“轰隆”一声,药罐应声而碎,药汁四溅。
陈顺惊呆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望着满地药汁和碎片,泪如雨下:“只差这最后一副药,为何天不遂人愿啊!”
就在这时,大雨倾盆而下,雨水冲刷着满地的药汁,流向门外那条由药渣铺成的小路。陈顺顾不得许多,冒雨将未煎完的药材收拾起来,却发现药材已被雨水浸泡,无法再用了。
雨下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阳光普照,陈顺红着眼睛推开房门,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门前那条药渣小路上,一夜之间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晨露在叶片上滚动,宛如珍珠。更奇特的是,每株草药上都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村里人闻讯赶来,见到这奇景,无不称奇。
老郎中拄着拐杖赶来,仔细察看后,惊呼道:“这些都不是寻常草药!你看这株,叶片呈心形,分明是古籍记载的‘赤心草’;还有这株,开蓝花结红果,莫非是早已绝迹的‘蓝田玉’?”老郎中越看越激动,“这些可都是千金难求的灵药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顺又惊又喜,忽然想起什么,忙采了几株草药,煎给母亲服用。不出三日,陈母的病竟完全康复,甚至比生病前还要硬朗。
消息传开,四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稀奇。有病的采几株草药回去煎服,无不药到病除;无病的踩一踩这条小路,也能强身健体。人们都说,这是陈顺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才有了这条神奇的小路。
一传十,十传百,“孝廉径”的名声越传越远。甚至有不少读书人特地赶来,在这条小路上走一走,沾沾孝心的福气,据说走过之后,脑子清明,读书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