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兄长身份

看着索超带领禁军离去的身影,徐宁感慨道:“此人亦是条硬汉,愿他不会像我和林教头这般。”

赵言此时也想起了另一事,按时间推算,青面兽杨志应快抵达大名府了。

依照当地规矩,外地军马不得进城,汴祥与邓飞遂率部驻扎城外,裴宣也留营中维持纪律。

其余人随赵言入城。

大名府果然是北地重镇,虽不及东京汴梁繁华,但街道热闹非凡。

初次来此的琼英对琳琅满目的商铺充满好奇,不禁赞叹:“此地好生繁华。”

若非如此,梁中书又怎会年年积攒出那赫赫有名的生辰纲?赵言暗自思忖。

见琼英游玩兴致高昂,他便让熟悉此地的时迁先行安排住宿,自己陪她继续游览。

时迁提议:“大哥不妨带小娘子去翠云楼休息,我安置好众人后自会前往寻您。”

“甚好!”

赵言正点头间,琼英已返回马车取出同行的**,邀请她一同下车散步。

尽管对方有所犹豫,目光却不自觉投向了赵言的方向。

“既然到了大名府,不妨下去走走。”

赵言轻声说完,脸上才露出笑意。

琼英唤上小环一同同行,三位姑娘走在前头,左顾右盼,兴致盎然。

赵言跟在后面,看着她们雀跃的模样,心中暗自庆幸仍身处北宋。

虽宋廷对外稍显弱势,民间却仍存唐风余韵,加之程朱理学尚未兴起,女子还能如此自在地漫步街市。

若百年之后,别说外出,就连让人瞥见面容,都可能引发非议。

三人穿梭数条街巷,兴致丝毫不减,反而是赵言渐感疲惫。

他借故众人已安置妥当、时迁或已到达翠云楼为由,总算说服了三位姑娘。

正如时迁所言,翠云楼是大名府的地标之一。

赵言随意问过路人,很快便找到其所在。

抵达翠云楼前,只见楼宇巍峨,上下楼阁密布,估摸有百十间包间,令三位姑娘目眩神迷。

“兄长,这该不会是天下最大的酒楼吧?”

琼英惊呼。

“翠云楼虽气派,但在东京汴梁,樊楼更为宏伟壮观。”

赵言笑道。

“樊楼……有机会真想去见识一番。”

琼英憧憬着,身旁的小环和 ** 亦表赞同。

“放心,日后定有机会。”

赵言微笑,领着三人步入翠云楼。

甫入内,一楼大厅早已座无虚席,食客满堂。

“四位客官,雅间还是大堂?”

小二迅速上前招呼。

赵言刚欲回答,忽闻时迁声音传来:“哥哥,我这边已备好雅间!”

赵言循声望去,时迁正站在楼梯处挥手示意。

四人疾步上前,时迁便开始埋怨起来。

“大哥,你们怎么这么慢,我都等了快半个时辰了!”

赵言笑着不说话,**和小环都有些歉意。

琼英则瞪着眼哼了一声:“我倒觉得这条街热闹,多看看不行吗?”

“是我多嘴了,姑娘想看多久都成。”

时迁忙接口道。

跟随赵言这段时间,他深知,在赵言心中,琼英就像亲妹妹一样,总是被格外疼爱。

早先在山上时,琼英常带几分忧虑,但下山后,她脸上的笑容渐渐多起来,灵动活泼的本性也显现出来。

尽管偶尔调皮,但从不惹事生非,所以赵言身边的兄弟们,不论新旧,都将琼英视为自家妹妹般宠爱,连时迁也不例外。

“这边走,大哥。”

时迁在前面领路,带着众人走向雅间。

众人上楼后,走了片刻,来到一间挂着“丁寅”

木牌的门前。

刚推开门,只见屋内已有两位年轻男子落座。

二人相貌极为俊美,其中一位唇红齿白、眉目如画,仿佛精心雕刻一般。

另一位虽稍逊一筹,但也眉清目秀,一身书生装扮。

看到赵言他们进来,两人连忙起身疑惑地问道:“几位是……”

“我们是谁,你们倒该问问自己!”

时迁瞪眼质问,“这‘丁寅’雅间明明是我花钱包下的,你们又是谁?为何闯进来?”

“这……”

两位男子对视一眼,书生模样的人苦笑说:“小乙兄,没想到连你在东京城也是这般厉害啊。”

原来两人初到翠云楼时,所有雅间均已客满,正准备去大厅,这时有人突然过来声称朋友临时有事未能赴约,预订的雅间空出来了,只需退还预订费即可使用。

若换作平日,他们定会察觉其中疑点,但今日因时间紧迫,便接受了这个提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日,两位旧友特意前来为时迁送别,因心中感伤未加细想。

直到听见时迁说话,他们才猛然醒悟,原来刚才遇到了骗徒。

此人见时迁离开包厢去等候他人,又看到自己二人急需包厢,就借此机会谋取私利。

“兄长不必取笑,”

那位面容精致的男子苦笑着拱手道,“是我们疏忽了,这就告退。”

两人正欲离开,走到门口时,赵言忽然想到书生刚才提到的朋友名号,便问道:“请问阁下可是玉麒麟卢员外的家人?人称浪子燕青的那位?”

燕青闻言停下脚步,仔细打量了赵言一番,随后行礼答道:“我是燕青,不知员外是何许人也?怎会知晓我的身份?”

“在下姓赵,刚才听你被唤作小乙哥,我想起浪子燕青的小名正是燕小乙,所以斗胆一问。”

赵言解释后,热情邀请道,“相逢即是缘分,既然已经来到‘丁寅’包厢,不妨一同坐下来喝一杯,如何?”

“员外这里还有女眷,我们恐怕不便打扰……”

燕青本能地想婉拒,但赵言接下来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我久仰卢员外枪棒无敌之名,这次来大名府便是为了瞻仰风采,此事或许还要烦请燕青兄弟引路,还请不要推辞。”

燕青自幼丧亲,由卢家抚养成人,是卢俊义的心腹家仆,对其忠心耿耿。

赵言的话似乎暗含挑战卢俊义之意,燕青顿时犹豫起来。

他的同伴明白燕青的想法,便劝道:“小乙哥,既然如此,我们就陪这位员外喝几杯吧。”

燕青却面露难色:“今日原是为兄长送行,却因这事耽误了,实在愧疚。”

赵言见两人关系亲密,心中有所触动,问道:“不知这位兄台尊姓大名?”

许贯忠拱手道:“在下许贯忠,只是个寒门书生罢了。”

赵言朗声笑道:“许兄过谦了。

我久仰许兄大名,听闻你通晓兵法、武艺、谋略,更兼擅长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多国语言,还遍游天下,熟悉各地山川地理。

这样的才子,怎可称作寻常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