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高低之别

董平冷笑一声,

“这就是你能活命的条件!”

“什么?这……”

宋江瞬间僵住。

对于晁盖的性命,在这些月的相处里,他已知晓晁盖对招安并无太多兴趣,反而可能是招安路上的障碍。

因此,及时雨早有打算,找个时机除去他。

所以关于晁盖人头的条件,他并无异议。

可清风山的实力……

提起宋江此人,若非一心攀爬官场,仅凭他的才能,安稳度日并非难事。

然而因着野心,他在做小吏时便结交绿林豪杰,才走到今日。

在他看来,清风山的实力是他未来招安的资本,更是仕途攀升的助力,怎会轻易拱手让人!

但若不按董平所说行事,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性命与势力,究竟该选哪个?

想到此处,宋江满面纠结。

董平见此情景,冷笑出声,“放心,知州大人并不稀罕你清风山这点人马。

要不是那地方易守难攻,上次你的山头早就被剿灭了!”

“那么,慕容知州的意思是?”

宋江忍不住追问。

“知州大人说了,”

董平不耐烦道,

“只要你取了晁盖的首级,”

"待带上清风山的人下山时,"

"知州大人在诏安相助,给你助力!"

"这……"

要说宋江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刚高兴了一会儿,这位及时雨便忍不住问:"若小可带人下山接受招安,朝廷会授予何等职位?"

"清风山不过千余人马,"

董平不耐烦地回道,"你还要多大官职?"

"顶多也就都监吧。”

"才都监……"

宋江瞬间满面失望,"怎么,都监你也觉得不够?"

董平冷哼一声:"想凭这点人马就当大官?看看你们清风山的实力,配吗?"

"要是梁山愿意接受招安,朝廷或许会让梁山的寨主担任团练使!"

但这官职也太小了……

宋江没敢说出口,都监不过是掌管一县兵力的小武官罢了。

说起职位,仅比宋江之前的文吏稍高。

这些年来,及时雨一直努力,以他的雄心壮志,怎能甘心?辛苦十多年,最终只落得个小都监。

可眼下这种局面,若不答应,恐怕立刻就有性命之忧。

想到此,宋江虽有不甘,仍微微点头:"这两个条件,小可答应。”

"但晁盖是清风山之主,山上一半人都听他号令,小可若要动手,需周密谋划。”

"无须担忧,"董平冷笑一声,

"这事你不必操心,我听说上次围剿后,清风山的粮草就不充裕了。

即便如此,晁盖身为一寨之主,"

“平常总该提前下山来取粮才是。”

“只要你能把他的行踪及时告知我,”

“我这边自可削弱其力量。”

“大人?”

宋江愣了一瞬,

才明白过来,

“你是要我做你们的眼线?”

“难道还有别的选择?”

董平轻蔑一笑,

“莫非你以为慕容知州真会轻易放过你?”

“听着,”

这位双枪将冷冷注视着宋江,

“最晚明年春天,慕容知州就要见到晁盖的人头,”

“若做不到,你这辈子休想再谈招安。”

“这……”

宋江身子晃了晃,

随后颓然靠着墙。

他虽也可如往常戏弄董平般应承下来,再另寻他法反悔,

但慕容彦达与董平不同,

他是当今皇上的国舅,

真正在皇帝面前有分量的人。

宋江若开罪于他,

只需随意在皇帝耳边说句话,

及时雨多年来苦心追求的功名利禄,

恐怕都将化为泡影。

“给你一天时间,”

董平冷笑说道,

“明日此时,我会再来。”

“望你到时已有决定。”

说完,

双枪将转身离开,

留下宋江满心迷茫,独坐牢中。

董平的问题,

对宋江而言,

无疑是一次艰难抉择。

答应慕容彦达,

即便最终成功,

宋江最多也只能谋得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还须承担失败后名誉扫地、

遭人痛骂的风险。

而若拒绝,

很可能当场便会被董平斩首,

挂于城头示众。

宋江内心更倾向前者,

然而一想到冒险如此之大,

最终不过换个小官职,便难以释怀。

这怎能让慕容彦达甘心?

……

“如何?”

慕容彦达看着返回的董平问道,“宋江答应了吗?”

“那家伙说需要一天时间考虑。”

董平迟疑片刻后说道,“依我看,他似乎觉得大人承诺的官职太小。”

“嫌官小?”

慕容彦达冷笑一声,“他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就他那副模样,还想当什么大官不成?”

“大人,要不……”

董平比划着割喉的动作,“干脆杀了他算了?”

小主,

“清风山那边,若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定能……”

“你能在半年内攻下清风山吗?”

慕容彦达不耐烦地打断。

“这……”

董平摇头叹息,“我也不能保证。”

“这就对了。”

慕容彦达冷哼,“若你能拿下清风山,本官又何须跟宋江谈条件!”

“罢了,给他一天时间吧。

宋江也算是个人物,应该明白最终的选择。”

董平虽有不甘,但见慕容彦达执意招降宋江,也只能接受现状。

之前他在暗中与宋江有所往来,如今慕容彦达并未提及,显然是不愿追究。

若董平再在这事上纠缠不清,恐怕慕容彦达真会找他麻烦。

刚刚升任都统制,他可不想这么快就被罢免。

就在慕容彦达计划将宋江收为己用之时,另一边,赵言等人已带着呼延灼离开青州府城。

呼延灼被蒙住双眼,装在马车里送出城。

即便到了城外,

赵言未曾见过呼延灼。

“赵大哥,你不正打算招降他吗?”

刘慧娘疑惑地问,“现在若不展现一番礼贤下士的态度,恐怕不太好。

毕竟宋江闹了一场,梁山与呼延灼之间的误会已经很深了。”

赵言笑着回应:“再说,呼延灼出身于呼延家族,怎么可能轻易归顺?”

“所以你的意思是……”

刘慧娘猜测道,“赵大哥,你是想先让他见见张清?”

“不错。”

赵言点头,“不管怎样,先让张清把宋江制造的那些麻烦说清楚。

至于其他的事,就随缘吧。”

“随缘啊……”

刘慧娘轻声一笑,“看来大哥心里,并不太在意这位呼延将军吧?”

“并非不在意。”

赵言摇头解释,“呼延灼能驾驭铁甲连环马,在中伏的情况下还能与梁山精锐打得两败俱伤,我又怎会不重视他?”

“但有些事急不来,”

赵言继续说道,“即便我硬要留下他,也不过是得到一个像徐庶那样的人物——他若不愿真心效力,我又何必强求?”

“我听说昨天晚上,你在慕容彦达和宋江面前提到,要把呼延灼带回梁山处决,以此祭奠阵亡的兄弟。”

刘慧娘追问。

赵言点头:“如果朝廷知道呼延灼和张清都已到梁山,他们的家人可能会受到牵连。”

“张清那边还好,他若愿意上山,很快就能安排亲人来聚义厅。

但呼延灼那边就棘手了。”

“与其让他的家人遭遇不幸,不如这样处理,既能保全他们性命,也算一种变通。”

“那朝廷总不该在得知呼延灼已被梁山斩首后,仍然对他的家人痛下 ** 吧?”

“确实如此。”

八七七

刘慧娘浅笑一声,“赵大哥始终这般替旁人考虑。”

“如今我是梁山寨主。”

赵言语气带着几分无奈,“若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兄弟们恐怕早就散了。”

赵言与刘慧娘策马而行,后方马车内,呼延灼正思索自身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