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孙立,
他既有能力,
又懂得权谋,
让他下山招揽人手,
确实是最佳人选。
“好,孙立确实是个能干之人,”
宋江再次点头,
“而且他跟我们志同道合,”
“人人都期待朝廷招安,能重拾官职。”
“让他多承担任务,建些功业。”
“这样我就能尽快提拔他。”
两人商议片刻后,
便命小喽啰把孙立唤至聚义厅。
“寨主,军师,您们找我?”
孙立刚踏入大厅,
就立即拱手行礼。
与其他自认与宋江关系亲密、总爱称及时雨为公明哥哥或押司哥哥的首领不同,
病尉迟似乎保留着官场的习惯。
由于董平未亡,
宋江暂时无 ** 式成为清风山的寨主,
但孙立每次见他,
总是恭敬地喊着“寨主”
。
尽管宋江屡次制止,
心中却颇为受用。
因此,他对孙立这位后来上山的汉子更为看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提辖,”
宋江开门见山地说,
“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去做……”
及时雨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
“这件事,我和军师希望由你来完成,
不知你是否有信心?”
“这……”
孙立略作思索,
随即问:
“不知押司和军师打算让我召集多少人上山?”
“人数从五百到两千不等,”
吴用答道,
“不知提辖是否有把握?”
“嗯,押司和军师尽可放心交给我,”
孙立拍胸脯保证,
“如果人数再多些,我或许力有不逮,
但在两千以内,我还是有信心的。”
“很好,”
宋江点头,
“顺便问一句,提辖准备带多少人下山?”
“无需太多,四五十个喽啰足矣,”
孙立答道。
孙立此行的目的,是 ** 贫苦百姓反抗富户。
若带的人太多,恐怕会惊动百姓;若带的人太少,又难以撼动富户的势力。
他的话让宋江与吴用心生认同,觉得没选错人。
“提辖思虑周密,”
宋江赞许道,“我们也能安心了。”
离开聚义厅后,孙立遵照宋江指示,挑选了四五十名机灵的小喽啰,携带数日口粮,下山行动。
由于晁盖在清风山时效仿梁山,虽未迅速壮大,却在当地赢得一定口碑。
此次孙立率队来到邻近村庄,发现许多百姓在寒风中拾取田间遗落的粮食。
见到孙立等人,百姓面露恐慌。
孙立上前询问一位拾粮老者:“您在做什么?”
老者答:“我们在找些过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