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乘胜图治,暗流再涌

于是,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发展特色农业。

在根据地的肥沃土地上,农民们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种植了各种高产且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棉花、烟草等。

这些作物不仅满足了根据地内部的需求,还通过贸易渠道远销其他地区,为根据地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同时,张浩积极扶持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他为手工业者提供充足的资金、原材料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

一时间,根据地内各类手工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制作精良武器的铁匠铺,有纺织精美布匹的纺织坊,还有烧制精美陶瓷的窑厂。

商业方面,张浩下令拓宽并修缮了通往周边地区的道路,降低贸易税,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

根据地内的集市热闹非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随着根据地的日益强大,张浩的威名如雷贯耳,传遍了周边的每一个角落。

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纷纷拖家带口,慕名而来,希望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同时,一些小的抗日武装和地方势力也主动前来寻求合作,愿意在张浩的领导下,共同抗击日军。

张浩热情地接纳了这些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实现驱逐日寇、成为大军阀目标的关键。

他对这些新加入的队伍进行了整编与训练,将他们融入到根据地的军事体系中,使其成为抗击日军的新生力量。

然而,张浩的崛起引起了日军高层的极度恐慌。他们视张浩为眼中钉、肉中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铲除。日军高层经过一番密谋,制定了一个更为阴险狡诈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