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生态平衡,初见成效

第二天一早,在经历多日努力让村民接受新种植方式、与赵财较量进入关键阶段后,我召集了所有参与计划的核心成员,准备开始全面检查生态平衡计划的实施效果。

“大家分成三组,”我对众人说道,“第一组负责北边那片红壤区域,第二组去南面的豆科作物试验田,第三组则跟着我去查看家禽家畜的生长情况。”

林婶点头:“我带人去看看豆科植物的长势,那边土壤改良最明显。”

顾柏舟则主动请缨:“我去看看鸡舍和猪圈,最近天气转暖,得注意通风和防疫。”

我调出系统启动生态监测功能,结合沈先生手中记录本的数据,发现整个种植基地各项指标如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病虫害指数等都在正常范围内,酸碱失衡问题缓解,硝酸盐含量稳定,人为堆放化学物品的影响正在消退,情况比预期还要理想。

“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轻声自语。

我抬头望向沈先生,他正低头翻看手中的记录本,神情专注。

“那就继续推进下一步。”我说,“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成果,才能真正稳住人心。”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村民们奔波在田间地头,逐一查看各处作物的生长状况。紫云英开满了试验田,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飞舞;苜蓿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连牛羊都吃得格外欢畅。

“悦姐你看!”李青禾兴奋地指着一块地,“这株玉米比旁边那块老种植区的高出了半截!”

我蹲下身仔细观察,果然发现这块地的玉米不仅茎秆粗壮,叶子也更加翠绿。“这是生态轮作的好处,不同作物交替种植,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带着惊喜和期待。

“照这个势头下去,明年收成肯定比今年好。”王二柱难得露出笑容,“没想到咱们还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

“这只是开始。”我抬头望向远方,“等这套模式成熟了,我们还可以推广到更多地方。”

就在大家信心满满的时候,沈先生忽然皱眉道:“不过,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地块的蚯蚓数量突然减少了。”

我心头一紧:“会不会是土壤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