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里哄笑起来。我忍住笑:“算。凡是异常现象,都算有效观察。从今天起,谁提交一条有用记录,记一分‘科研贡献分’。一分换十文工分券,或者优先用一次智能灌溉器。”
笑声停了,取而代之的是窸窣的翻衣角声——好些人开始摸随身的本子和炭笔。
王家大哥却皱眉:“我们不识字,说的土话,机器能懂?”
“能。”我当场打开语音转录功能,对着空气说:“今早雾重,采收推迟两小时。”系统立刻生成结构化条目,标注时间、地点、建议动作。
“你看,它不是听你念书,是听你种地。”我说。
棚内安静下来。林婶忽然抬头:“那……我能看别人家怎么管地吗?”
“可以。”我点开权限共享,“但只能看本组,不能抄。学的是方法,不是偷工减料。”
她松了口气,像是放下一块石头。
这时,顾柏舟站了起来。他平时极少在会上说话,此刻却走到投影板旁,指着叶片厚度监测图说:“你们看这曲线,每天辰时最厚,午时变薄。我观察了好几天,和‘三看’对得上。”
“哪三看?”有人问。
“一看叶色——清早青中带银,是水足;发暗,就是缺;二看露水——滴得快,土松;聚成片,板结了;三看虫迹——蚂蚁爬得多的地方,地下湿。”他顿了顿,“昨儿系统提示西北角缺水,我去看了,露水凝得慢,叶边微卷。和数据对上了。”
全场静了两息。
我立刻调出历史数据比对,果然,过去五天内,凡叶片厚度下降超过0.5毫米的地块,其露水蒸发速度平均减缓32%,叶色饱和度降低18%。传统经验与系统监测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