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笑了:“这倒好,谁想耍花样,得先过三道关。”
李商人终于开口:“你们这套,比商号的账房还细。”
“账房记的是银钱,我们记的是人心。”我说,“共耕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可人心散着,再热也聚不成火。得有个法子,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该做什么,做了能得什么。”
顾柏舟低头誊写着,笔尖沙沙响。他忽然抬头:“那系统里的模板,能打出来吗?手抄太慢,明日召集村民,得有白纸黑字的章程。”
我点头,调出打印功能,消耗两点能量值。一张纸从系统界面缓缓滑出,墨字整齐,边角还印着一枚小小的太阳标记。
“这就是第一份《共耕协作章程(试行)》。”我把纸铺在桌上,“明天贴在市集公告栏,谁想加入,先看明白规矩。”
林婶伸手摸了摸那张纸,又抬头看我:“那……我能不能也试试当记事员?识字不多,可我认得人,也记得清谁干了啥。”
“当然能。”我递过笔,“明早开始,种植组缺记事,你和张嫂子一起,两人搭班。”
陈砚忽然站起身:“我申请当首月加工组协理。”
我有些意外:“你不怕别人说,读书人管这些琐事掉身份?”
他笑了笑:“刻刀在手,木屑落肩,哪还有什么身份?我刻下的每一枚牌,都写着名字。我不想有一天,别人指着假货说,这也是‘陈砚制’。”
顾柏舟在纸上写下“首月协理名单(草案)”,刚写完“陈砚”二字,抬眼看向我:“运输组那边,刘三虽然勤快,可识字少,记事得找个人帮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让阿贵来。”林婶立刻说,“他去年在镇上学过几天字,心细,还不爱说话,最稳妥。”
我点头,记下名字。
李商人看着我们,忽然道:“我那儿有几本旧账册,空白页多,明日送来,给你们当登记本用。”
“谢了。”我收下这份情,“等章程试行一月,我们再议调整。若行得通,就定为常制。”
顾柏舟将打印稿折好,放进随身的布夹:“明日一早,我去请村正帮忙召集人,宣读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