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策略调整,提升品质

李商人终于站起身,走到我身边:“包装也得换。现在的麻袋粗糙,容易沾灰。我手头有批细棉布,本打算做样袋备用,现在可以用上了。”

“布料厚实就行,不用省。”我说,“贴上标签,写明产地、批次、种植天数。敢标真信息的,才配叫好米。”

他点头记下,又低声问:“要是他们明天也拿个‘新品种’出来呢?”

“拿得出种子,未必种得出味道。”我望着锅上升腾的热气,“种地不是抄方子,是看功夫。我们有系统教路,有数据撑腰,他们靠蒙,早晚露馅。”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青布衫的老妇人站在摊前,手里捏着半张纸:“你们昨天那个豆汁,还能再给一口吗?我孙女夜里咳醒了,喝了半碗,竟然睡到天亮。”

我立刻让伙计盛了一小杯递过去:“今天开始,凡买满二十斤,送一小坛发酵米汁,回家煮粥加一勺就行。”

老妇人连连道谢,临走时回头问:“这米……真能一直这么好吗?”

“不能。”我说,“如果哪天变差了,我们就不再卖。”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把铜钱放上柜台:“那我多买五斤。”

中午前,订单又涨了一轮。顾柏舟从后仓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刚打印的图表:“今天三块试验区的湿度波动都在允许范围内,喷雾装置运行正常。”

“明日开始,每批米出库前,都要附一张生长记录。”我说,“客户可以不看,但我们得有。”

李商人正在整理复购名单,抬头道:“西街张家连订三天,每次都是十斤起步。还有两家铺子派人来问,能不能代销。”

“不急。”我摇头,“现在谈分销,根基不稳。先把售后做扎实。每个买家留个名字,三天内回访一次,问问口感、消化情况,有没有不适。”

他笔尖一顿:“你还真要一家家问?”

“问十家,能知道一百家的事。”我说,“口碑不是喊出来的,是一顿饭一顿饭吃出来的。”

太阳偏西时,我在展台角落支起一个小木箱,上面写着:【吃得好,请留一句话;吃得不好,我们赔到底】。

第一个写字的是个背着书箱的年轻郎君。他蘸墨写下:“米香入魂,恍如故园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