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竞争再现,保持警惕

下午我把人召集到棚里,把最新一批质检报告摊在桌上。我指着其中一项数据说:“这是淀粉结构稳定性测试结果。我们的米,蒸熟后放四个时辰,依然保持弹性,不返生。他们的样品,两小时就开始变硬。”

周大林凑近看了看,小声问:“这能让人看懂吗?”

“不能。”我说,“所以我们改包装。”

我拿出一张草纸,在上面画了个新标签样式:“以后每批米,除了地块编号,还要加上种植日记摘要。比如哪天插秧、哪天第一次灌溉、用了哪种肥料。扫码就能看到当天的照片和记录。”

顾柏舟看着图纸,点头:“这样一来,人家就算模仿外形,也抄不了过程。”

“还不够。”我继续说,“我打算设个‘品质监督员’,从老客户里选几个人,不定期来抽检,从田里直接取样送检。结果公开。”

周大林眼睛亮了:“要是真这么做,谁还敢说咱们糊弄人?”

“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我收起图纸,“是让所有人知道,我们在乎的不是卖得多快,而是走得有多稳。”

傍晚时分,李商人带回消息:张家这批米,并非自产,是从三个散户手里收的普通稻谷,挑拣后加香料炒制,再套上新名字。

“难怪口感撑不过半天。”我冷笑,“打着‘学习悦田记’的旗号,干的却是贴牌勾兑的事。”

“你要不要放出风声?”他问,“让大家都知道他们造假?”

“不。”我摇头,“我们不说他们什么,只做好自己的事。真相迟早会浮出来,但我们不能变成靠贬低别人活下来的生意。”

他沉默一会儿,笑了:“你还真是沉得住气。”

“我不是沉得住,是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站起身,走向系统终端,“现在最要紧的,是加快新品研发节奏。不能等别人追上来,我们才动。”

夜里,我登录田园女神系统,在作物推荐列表里往下翻。页面跳出几种适合本地气候的高附加值品种,我的目光停在“紫糯稻”和“富硒小米”上。

紫糯稻生长周期短,富含花青素,适合做养生餐食;富硒小米则对土壤要求低,营养价值高,尤其适合老人孩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退出系统,铺开一张新纸,提笔写下三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