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们签了试供协议。三日内送五斤精选干制野山菌,按市价预付三成定金,验收合格后结清尾款。
第三天清晨,货送到了。
是个粗布包,外面绑着麻绳,看起来不起眼。顾柏舟接过手掂了掂,“就这么点东西,还包得这么严实。”
我没说话,当着他的面解开绳子,一层层打开布包。
里面的菌子用油纸分装,每包都贴了标签,写明重量、批次和日期。我挑出一根泡进温水,等二十分钟,完全舒展。
色泽金褐,伞盖完整,泡过的水清澈见底。放进锅里煮片刻,香味慢慢散出来,不是刺鼻的香精味,而是山林里的那种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气息。
我切开一根,断面紧实,无空心,无霉点。
合格。
我让厨房拿它做了道炖汤,端上桌后,陈砚尝了一口就说:“比之前买的强太多。”
当天下午,我在系统里新建档案,录入这位农户的信息,标记为“A级生态合作户”,纳入长期采购名录。又在纸质册子上写下“吴氏山菌”四个字,翻到新页,开始整理供货周期、验收标准和结算方式。
顾柏舟站在门口,看着我写完最后一行。“以后这些菌子都从他那儿来?”
“只要他一直守规矩。”我说,“我们也要守信。该给的钱一分不少,该提的要求一条不减。”
他嗯了一声,转身去检查板车。明天要运一批新鲜蔬菜进城,顺便把合同副本给他送去。
陈砚走进来,把排班表递给我看。厨房那边已经更新了食材来源,标注清楚这批山菌用于哪几道菜,由谁负责处理。
我点点头,把册子合上,放在灯下。
窗外天色渐亮,远处山影轮廓清晰。鸡叫声从邻居家传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划掉“试餐准备”,写下“正式启用新货源”。
笔尖顿了顿,我又添了一句:建立外部供应商评估机制,每月复查一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放下笔时,手指有些发酸。我活动了下手腕,站起身推开窗户。
晨风吹进来,带着田里的湿气和灶间飘来的柴火味。
院子里,顾承安正蹲在地上摆小石头,顾雅柔抱着布娃娃坐在门槛上,两个人都没吵没闹。
林婶挎着篮子走过,朝我笑了笑,也没停下说话。
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