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行业交流,拓展视野

他来了兴趣,凑近问:“怎么保证路上不变质?”

我把系统给的轻便保温箱拿出来给他看,讲了封装流程和标签分类。旁边另一个卖菌菇的也听住了,插话问能不能合作供货。我们聊了半炷香时间,互相留了联络方式。

李商人站在边上没插嘴,等那人走远才低声说:“你这样拉关系,比挤进主会场有用。”

我笑了笑,没接话。我知道自己进不去那种地方,也没人会正眼看一个村来的女人。但我可以换个方式听,去看,去记。

茶歇时候,李商人引我进了内圈。几张圆桌摆在树荫下,几拨人围坐着喝茶谈事。有人说到今年气候反常,蔬菜收成不好;有人抱怨冷链成本太高,小户根本扛不住;还有人提到城里新开了几家高端食坊,专门收无药残的食材。

我默默把每句话记下来。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太响,引来旁边一人侧目。“女人也记账?”他嗤了一声。

我没有抬头,继续写:“听得懂,就得记下来。”

那人没再说话。

快到下午时,主会场传出消息,一场关于“稳定供应链”的分组讨论要开始了。我跟着人流往里走,却被守门的人拦下。

“名额满了,外区的请等下一轮。”

我站在门口没动。里面有人在讲:“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长期稳定的优质食材来源。每次换供应商,品控就要重新磨合。”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跳。

我退到走廊尽头的石凳上坐下,掏出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灵泉水稻、七彩玫瑰、还有系统里那些高产又抗病的种子……我都种得出。配送端我们也跑顺了,保温、溯源、应急都有办法。缺的不是能力,是机会。

我提笔写下:品质可控,供应稳定,能对接上一家正规采购方,就是突破口。

李商人过来时看见我在写,扫了一眼没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