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生产恢复,效率提升

“加上。”我在后面记下。

我们一条条列下去,谁发现问题立刻上报,备用电源启用必须两人确认,夜间值班至少两人一组。写完十条,天已经大亮。我让顾柏舟把这份草稿抄一遍,贴在加工坊门口的公告板上。

“以后新人培训就用这个。”我说。

九点整,系统自动启动新一轮喷雾。三号区的地表刚湿了一层,感应器突然延迟响应,后台提示土壤湿度未达标,水泵还在继续供水。

“不对。”我立刻进后台查看程序。

问题出在软件版本。昨晚更新后,有一个模块没同步成功,导致反馈信号滞后。我强制刷新所有设备,重新校准回路。两分钟后,喷雾停止,排水槽开始工作。

“差一点就淹了。”陈技术员松了口气。

“不能再靠运气。”我说,“从现在起,启用双轨监控。”

我让顾柏舟拿个小本子,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实际数据,和系统显示值做对比。第一轮记录下来,温度误差不超过零点五度,湿度误差一点二,喷雾启动时间偏差十二秒。

“比人工精准多了。”顾柏舟翻着本子说。

“人力节省四成。”我算了一下,“以前八个人管这片地,现在四个人足够。”

陈技术员看着整齐排列的秧苗床,点了点头:“不只是省人。苗子长得匀,根系壮,成活率能到九成八。”

“产量也会翻倍。”我说,“等这批秧苗移栽,就能看出差别。”

中午前,最后一项测试完成。系统连续运行六小时无异常,所有设备响应正常。我在记录本上写下“东坡试验田恢复生产”,签了名字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