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从火山口的裂隙间斜斜洒下,落在科研站外的金属板上,反射出一片冷白的光。我站在窗边,看着第一批矿区轮休制度的告示被贴在公告栏前,几个火织族人围在那里低声交谈。
顾柏舟走过来,将一杯温热的水递到我手里,“长老们已经到了。”
我点点头,转身走向会议厅。门推开的瞬间,一股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位年长的火织族长老坐在长桌一侧,神情凝重。他们身后站着几名年轻族人,眼神中透着警惕与不满。
“我们不接受这个决定。”一位须发灰白的老者率先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矿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你们要我们停下开采,等于让我们断了命脉。”
我缓缓坐下,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知道矿丝对火织族的重要性。但塌陷区的扩展速度远超预期,若不及时控制,整片矿区都会崩塌。”
“你们这些外来者不懂!”另一位长老猛地拍桌,“我们祖祖辈辈都靠这片土地活着,你们凭什么来指手画脚?”
气氛骤然紧张。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焦躁,“我不是要剥夺你们的生计,而是想找到一个既能维持生存,又能保护土地的方法。”
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一份计划书,“我们提出了一项替代产业扶持试点,包括矿物丝工艺品加工、生态旅游开发,甚至可以尝试培育人工合成矿丝的技术。同时,在轮休期间,我们会提供短期补偿机制。”
老者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动摇,“这些都是空话,谁来保证它们真的能养活我们?”
“我们可以一起参与决策。”我说,“你们选出代表,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步都符合火织族的利益。”
短暂的寂静后,那位最初发言的长老轻叹一声,“我们需要时间考虑。”
我点头,“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我们必须开始行动。”
走出会议室时,天色已暗,远处的火山口腾起一缕轻烟。顾柏舟跟在我身后,忽然开口:“刚才那位年轻的技师……他一直在看你。”
我停下脚步,“你说的是谁?”
“就是坐在最后排的那个年轻人,眼神很认真。”
我想起那个一直默默听着讨论的身影,心中微微一动。或许,改变并不总是来自权力阶层,有时,真正的支持,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我和顾柏舟前往矿区边缘,检查净化设备的安装情况。几台空气净化站和废水处理装置已经运抵现场,工人们正在调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