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阴侯吴良"变成"靖安侯李新"时,李善长默数到第十七人——皆是朱文正麾下从征漠北的旧部。
诚意伯刘基,改封诚意侯,食禄五百石,自从朱文正与他促膝长谈后,刘伯温一改刚直的秉性。
思想进步,爵位才能“进部”,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朱元璋对他的观感大为提升。
朱元璋抬手笑道:"咱记得至正十六年取集庆,王弼的刀砍缺了三柄才登上仪凤门;攻平江时,李新的云梯被箭射成刺猬,人还挂在望楼上喊'破城者赏酒'。"
文臣们刚松口气,却听见"将作大匠朱升进庆安伯",这也是朱文正出任湖广行省平章时的旧人!
李善长坐不住了,出班道:“陛下,老臣不明白,一介工匠也能封伯爵吗?”
朱文正道:“没有朱大人将作府制造的大炮,咱们能这么短的时间收复全境吗?朱大人一人能顶十万雄兵,封伯爵实至名归!”
李善长无言以对,因为这确实是事实。
封册将尽时,晨雾已散,阳光斜斜切进殿内,照见朱元璋走向丹墀时,冕旒在额前投下的阴影。
他亲手走向沐英、柴刚、李文忠,指尖抚过三人甲胄:"咱当年收养你们,是想着多几个能扛刀的弟兄;如今你们封公拜侯,更要记得自己姓甚名谁。"
三人相顾而跪,沐英抬头时,眼中已起水光:"陛下,兄长至今未受封……"话未说完,朱元璋已从袖中掏出另一轴金册。
内侍神色凝重肃穆,双手接过明黄册页,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在殿内骤然响起:
“皇侄朱文正,克复岭北,勋绩卓绝,功高盖世,着封为吴王,赐应天为藩地,食邑五万户,赐金册金宝、丹书铁券,得开府治事,置亲王六卫,合计三万三千六百人。”
刹那间,满殿震惊,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抽气声此起彼伏,如同汹涌的潮水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文臣们反应激烈,宋濂率先出列,双手捧着笏板,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陛下!吴王是陛下潜龙在渊时的爵位,应天又是大明龙兴之地,且曾作帝都考虑。岂可轻易分封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