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布局义军

水煮大明 嗒嗒猪 1280 字 3个月前

李勇听得眼前一亮,心中暗忖:"是时候办大学了!这政法大学的提议简直太及时。"想到大明官员对功名的热衷,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官迷多就好办,不怕没人来报考。"

李勇接过话头,语气斩钉截铁:"四川、云南的机构设置,完全照搬上海新城的模式!"他在空中虚划一道线,"各州府先搭好架子,但官员选拔必须改革——"

李勇竖起三根手指强调:“基层历练:金山所有官员必须考试录取,从基层吏员做起:表现优秀的官吏送政法学校深造,循环晋升:结业后再派回地方任职。我们金山绝不能搞朝廷那一套空降县官,也不再搞八股取士!"李勇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们要建立自己的造血系统!"

窗外,金山卫城正午的钟准时敲响。新的一天已经过去一半,而李勇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崇祯四年(1631年)七月十九日黎明,金山港的码头笼罩在薄雾中,李标、吴承志和夏允彝借着金山商船身份的掩护,分批悄然向长江上游进发。他们此行肩负特殊使命——先潜入郧阳、荆州,再秘密转道汉中和重庆,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做准备。

而性急如火的周皋,昨日会议一结束便迫不及待地乘船北上。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大凌河,任务是为祖大寿送去救命粮草。这位战争狂人早已按捺不住,誓要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与此同时,李勇带着赵礼和陈子龙,径直前往旗官学校。这所表面培养低级军官的学校,实则是金山新军本身骨干、同志会各地民兵组织的培训基地。

踏入议事厅的瞬间,李勇的目光被八名笔挺站立的年轻军官吸引。他们身着统一的训练服,身姿笔直如松,显然经过严格训练。

"立正!敬礼!稍息!"赵礼中气十足的口令响起。八名学员动作整齐划一,宛如一个人般精准。李勇回以标准军礼,眼中闪过赞许。

"坐吧,都坐。"李勇亲自为每位学员斟茶,动作自然流畅。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受宠若惊,感动得连连点头。李勇看着他们青春洋溢的面庞,不禁感慨自己似乎也老了。

赵礼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这些都是金山一期蒙学中的精英,为了更好融入义军,我们给他们取了新名字。"他指着八名学员,"对应四股主要义军势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所以分为:高义、高军、李胜、李利、张全、张部、罗归、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