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筑垒南亚:殖民区的奠基与威慑

恒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三十名汉人工匠正指挥着印度劳工夯筑地基。钢钎插入红土的声响与蒸汽起重机的轰鸣交织在一起,一座带着棱堡的石质堡垒已具雏形——这是林远授意修建的首个“大明南亚殖民区”,取名“恒安堡”,扼守着恒河与孟加拉湾的交汇处。赵成站在堡墙基台上,望着远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加尔各答据点,对护卫队长说:“商路靠规矩,规矩靠枪杆子——这堡垒,就是规矩的最后保障。”

殖民区的选址与布局:扼喉与辐射

林远在京师的海图上圈定恒安堡位置时,特意标注了三个理由:

- 控恒河入海口,商盟的织锦、香料船从此出入,可避开英国在加尔各答的盘查;

- 邻近拉贾斯坦等友好土邦,遇袭时能快速获得支援;

- 周边是肥沃的三角洲,可开垦两洲麦和长绒棉田,实现粮食自给。

堡垒的设计融合了大明与印度风格:主体用本地红砂岩砌筑,四角却立着汉式棱堡,炮位朝向孟加拉湾;堡内除驻军营房,还设了商栈分号、学堂分校和医馆,甚至留了片空地给印度劳工建聚居区。“要让他们觉得,这不是外来的堡垒,是能带来安稳的地方。”赵成在给林远的信里写道。

开工那天,拉贾斯坦王公派来五百名民夫帮忙,还送来十车石料。他对赵成说:“英国的堡垒是抢钱的,你们的堡垒是护商的——我们信得过。”

武装力量的部署:明枪与暗卫

恒安堡的驻军是林远从南洋水师调的三百精兵,配备了二十门轻型钢炮和百杆连发铳。他们不穿大明军服,而是着“商盟护卫队”制服,帽徽是钢犁与麦穗的组合——对外只称“保护商路的武装”。

更隐蔽的是堡内的“暗卫营”。五十名锦衣卫混在工匠和商栈伙计里,精通印度语和追踪术,专门监视英国动向和土邦的异常。有次英国探子想混进工地,刚靠近就被暗卫认出,一顿“教训”后扔回加尔各答,托马斯气得暴跳如雷,却抓不到任何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