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帝国残阳:奥斯曼的崩解与欧亚非走廊的贯通

伊斯坦布尔的晨雾中,残存的奥斯曼军队正撤离这座千年古都。曾经飘扬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的新月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龙旗在朝阳中舒展——这不是通过惨烈攻城实现的,而是城内贵族与长老主动打开的城门。

“苏丹穆拉德四世带着残余势力逃往巴尔干了,”大明北非行省总督李默站在托普卡帕宫的露台上,对赶来会师的西域戍将赵武说,“城里的法官、学者联名上书,请求设行省,说‘宁为明人编户,不做奥斯曼遗民’。”

赵武望着宫墙外忙碌的人群——希腊工匠在修复被战火损坏的输水管道,阿拉伯商人正与大明的税吏商议税率,连奥斯曼的前财政大臣都捧着账本来请教蒸汽计算器的用法。“林先生说‘民心即疆土’,果然没错,”他感慨道,“咱们在苦盏城分的种子,在的黎波里修的铁路,早把他们的民心收过来了。”

巴尔干的最后抵抗与瓦解

穆拉德四世逃到巴尔干的普里什蒂纳,试图依靠当地的封建领主重整旗鼓。可当他号召领主们“为奥斯曼而战”时,得到的回应却是沉默——这些领主早就通过希腊盟军得知,大明在多瑙河沿岸设的“前哨”,给归附者的待遇比奥斯曼的封地好三倍。

“陛下,明军的蒸汽列车已经过了索菲亚,”亲兵慌张来报,“领头的火车上还挂着标语,用塞尔维亚语写着‘土地归耕者,自由归百姓’!”

穆拉德四世冲到城外,果然看见远处的铁轨上冒着白烟,一列火车正缓缓驶来,车顶上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更让他胆寒的是,身边的亲兵开始偷偷溜走,甚至有人摘下头盔,朝着火车的方向挥手。

“叛徒!都是叛徒!”穆拉德四世拔剑砍向身边的领主,却被对方的卫兵按住。那位领主冷冷地说:“苏丹陛下,您看看田里——明军的农垦队正在教农民用蒸汽脱粒机,而我们的士兵还在饿着肚子。这仗,没人愿意打了。”

当晚,普里什蒂纳的领主们联名投降。当赵武率领的明军入城时,看到的是捧着面包和盐的百姓,还有主动打开军械库的卫兵。穆拉德四世被软禁在领主的城堡里,透过窗户,他看见孩子们围着明军的蒸汽玩具车欢呼,忽然明白:自己输掉的不是城池,是让百姓活下去的希望。

欧亚非铁路大动脉的动工

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域刚平定,大明的工程队就开始了一项震撼世界的工程——从中国西域的喀什,经波斯行省、伊拉克故地、埃及行省,直抵北非的的黎波里,修筑一条贯穿欧亚非的铁路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