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样“计划经济”的操作,是一些最有智慧的人,一开始就制定好的“作业指导书”,你们根据它干就行......
这些都是专家的意见,肯定比你一个普通的将领要有远见!
但问题是......打仗并不是生产。
生产一个东西,你用这种方法或许真的管用,批量生产,实现了标准化,可以确保产品质量。
但战场是随机应变的,纵然“专家们”在后方商量的再好。
到了战场上,情况一变,不懂军事的监军还要按照既定的计划打仗,那你不失败谁失败呢!
明明知道这样是短板。
但为了限制武将的权力,宋朝统治者还是这么做......那最后的失败,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其实,指挥十万大军一窝蜂的冲上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在战场上,人们都杀红眼了。
哪里顾得上听从主帅的灵活智慧?
十万人,那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人!聚集在一起,没有扩音喇叭,没有对讲机,很容易出乱子!
所以,不是名将,不是老部队......不会直接指挥十万人一窝蜂的冲上去!
但八千人就不一样了.......
江明把他们五个人分为一组,这五个人都可以变换成不同的阵法类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观察主帅将领的时候也非常的清晰,该杀就杀,该撤就撤,该插入就插入......灵活改变战法!
可能是8000人少一点!
但它作为尖刀的优势,是重锤无法比的!
江明率领着八千人像是一把钢刀,狠狠的插进了撒黑罕大军的后营里。
这个时间点,所有人不说都睡着了吧,但最起码都是一天之内人最虚弱的时候!
江明率领的将士们,每个人手里拿着根将长矛改造成的月牙戟,专门割敌军的喉咙,然后往帐篷上浇灌油汁,用火点燃......
这么做,就是为了提醒撒黑罕前方的大军,后营出乱子了,好制造紧张的气氛!让敌军彻底的乱起来!
这一招果然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