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北地王刘湛听说了这件事,怒气冲天,就带着剑进入宫中。他的妻子崔夫人问道:“大王今天脸色不一样,是为什么呢?”刘湛说:“魏兵快要到了,父王已经接受了降书,明天君臣就要出城投降。我打算先死,去见祖父,绝不向别人屈膝投降!”崔夫人说:“好啊!好啊!死得其所!请允许我先死,大王再死也不迟。”刘湛说:“你为什么要去死呢?”崔夫人说:“大王为了尽孝而死,我为了尽节而死,道理是一样的。丈夫死了妻子也跟着死,何必问呢!”说完,一头撞在柱子上死了。刘湛把三个儿子杀死,又割下妻子的头颅,提着来到昭烈庙中,趴在地上哭道:“孙儿的一片忠心,祖父是完全知道的!我实在羞于见到祖宗的基业被抛弃给别人,所以先杀了妻子、儿女来断绝牵挂,再用自己的性命来报答祖父!祖父如果在天有灵,会知道孙儿的心意!”大哭一场,眼中流出鲜血,自刎而死。蜀地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悲痛的。后来有史官作诗赞颂道:
君臣甘屈膝,何特少忠良?
可惜西川土,堪嗟北地王!
哭声闻四远,血泪洒千行。
妻子先诛绝,来朝汉己亡!
萧常评论说:
《春秋》的道义主张,国君应为国家而死,所以说“君主为国家而死,为国家而灭亡”,意思是不能抛弃国家,苟且偷生。我看谯周的主张,私下为汉朝灭亡感到悲痛,而谯周的罪过是杀了也抵偿不了的。那曹氏是国家的叛贼,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人,哪有身为天子,却自己向仇敌屈服,效仿平庸之人和贼人的见识,忍受耻辱来求活命的呢?当时,将领们在外面领兵,还有不少于几万人,不出十天就能用檄文召集而来;如果作战不能取胜,迁都到南方去,等待各地赶来救援的军队,魏兵远道而来,势必不能久留,我们跟在他们后面追击,或许能挽回损失。从前汉高祖多次差点落入项羽手中,最终却能击败项羽,就是因为他没有因屡次失败而自暴自弃。况且钟会、邓艾擅长用兵,能比得上项羽吗?绵竹的战败,能比得上成皋的失利吗?诸葛瞻的战死,又能比得上太公、吕后被楚军俘虏吗?何况百姓拥戴汉朝的心意还没断绝,姜维到钟会那里,将士们愤怒到拔剑砍石头,形势虽然战败但人们仍想奋勇作战,为什么偏偏要听从一个狂妄书生的话,效仿平庸之人和贼人的见识,仓促做出让国家灭亡的举动呢?那个谯周,平时的议论就不拥护汉朝;事情来得仓促,他当然会这样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能让国家灭亡”吧?如果当时,再有一个像北地王刘湛那样的男子站出来,在朝廷上据理力争,分析利害,斩杀谯周来祭鼓;君臣同心,激励将士,背城一战,或许还能不亡国!真是可悲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主听说北地王刘湛自刎而死,就派人安葬了他。
第二天,魏兵大批到来,后主率领太子、各位亲王以及文武大臣六十多人,反绑双手、车载棺木,从北门出去十里之外投降。邓艾扶起后主,亲自为他解开绑绳,烧掉了棺木和丧车,一同乘车进入成都。于是成都的百姓都拿着香花迎接。邓艾封后主为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各位亲王都封为驸马都尉,文武官员各按品级授予官职。他请后主返回宫中,张贴告示安抚百姓,交接仓库物资。又命令太常张峻、益州别驾张绍,去招抚各郡的军民。还派人去劝说姜维归降。邓艾听说黄皓奸诈阴险,想把他抓来斩首。黄皓用金银财宝贿赂邓艾身边的人,因此得以幸免。这一天,汉朝灭亡。后来有史官作诗感叹先主创立基业、后主荒废基业,诗中写道:
亿昔楼桑起义兵,纵横万里誓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