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与陌路

烟火围城 时与宝宝 1756 字 4天前

晚餐在一种近乎诡异的沉默中进行。只有碗筷碰撞的细微声响。南乔几次试图挑起话头,询问米豆的学习,或者苏予锦的工作,得到的都是简短的、礼貌的回应。

“米豆,最近学习怎么样?”

“还行。”

“予锦,工作忙吗?”

“老样子。”

然后,话题便戛然而止。

饭后,南乔主动收拾碗筷,想帮忙做点什么。苏予锦没有拒绝,但当他笨拙地试图把碗放进洗碗机时,她只是静静地走过来,重新调整了一下位置,动作熟练而高效,无声地彰显着这个家在他离开后已然形成的、不需要他的运转模式。

夜里,躺在久违的床上,身边是苏予锦均匀的呼吸声,但南乔知道她没睡。他们之间隔着不过几十公分的距离,却仿佛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他想伸手碰碰她,哪怕只是碰碰她的手臂,但手臂沉重得抬不起来。他知道,任何触碰在此时都可能是一种冒犯。

第二天开始,南乔试图重新融入这个家。他主动承担起接送米豆上下学的任务,试图在途中和儿子建立沟通。但米豆似乎已经习惯了母亲的接送,坐在副驾驶座上,大部分时间都看着窗外,对于南乔的问题,回答得敷衍而简短。

他翻出米豆的数学书和试卷,想履行当初“我来教”的承诺。然而,当他试图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讲解时,米豆却皱起了小眉头,小声说:“爸爸,不是这样的,妈妈不是这样教的。”然后拿出苏予锦做的笔记,上面用彩色的笔标注了清晰的步骤和巧妙的解题思路。南乔看着那些笔记,一阵哑然。他发现自己不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甚至在“父亲”这个角色最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也已经被苏予锦完全替代。

苏予锦依旧忙碌,但她的忙碌有了新的重心。她不仅将“童心港湾”的项目做得风生水起,还开始在一些教育论坛和线上平台分享育儿和早期教育心得,逐渐积累了些名气,偶尔会有机构邀请她去开付费讲座。她变得比以前更加耀眼,那种从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和笃定,让南乔感到陌生,也让他意识到,在他缺席的这段日子里,她已经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他试图关心她,问她讲座顺不顺利,需不需要帮忙。苏予锦总是客气而疏离地回答:“挺好的,不用。”将他隔绝在她的世界之外。

这个家,物质上一切照旧,甚至因为南乔的归来和补偿性的付出(他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给家里换了不少新物件),显得更加“完善”。但精神上,他们像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三个孤岛。

南乔能清晰地感觉到,苏予锦不再恨他,也不再对他有任何期待。她接受了他的存在,如同接受家里多了一件家具。她所有的温柔和耐心,都给了米豆和她自己的事业。对他,她只有基于共同抚养孩子责任的、最低限度的礼貌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