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下场的都去,文胜就不去。”
先生说文胜明年也下不了场,还要再念两年这才稳妥。
须宁:……就二十两银子,在外面旅游半年,简直太便宜了,有没有?
“那就去,先生说对你们有益那肯定是有益的,不过,你是打算明年就下场了?”
这是不是快了点儿,才念三年书就能考秀才了吗?
小山恭敬道:“先生说该学的都学了,下场试试也不是不行。”
先生的原话是,你也算读六年书了,若是还考不下一个小小的秀才那也不用读书了。
先生把他跟着林文胜学《三字经》那两年也算在里面了。
对小山来说背书写字都是最简单的,难的是写诗律赋,巧的是先生最厉害的就是作诗,最近两年孙老先生每日悄悄给小山布置作业,每天都要多交两首小诗,小山是写的头秃,但也进步飞速。
孙秀才正是看到他的进步,这才说让他明年下场,这次出门,他还打算把小山介绍给自己的老友,那位可是正经经历过殿试的,只是他不愿为官,考中进士后就进了江南的南山书院,以冯瑞的天资,他一定愿意收下这个弟子。
他的眼界有限,再教下去,只会耽误了冯瑞。
须宁又问他们哪日出门儿,提前将银两准备好,又给小山准备了不少能带在路上吃的吃食。
三日后,小山和三位同窗踏上了游学的路。
他们走后,须宁看向了已经九岁的长生,“长生想不想和你二哥一样去念书?”
长生摇头:“不想,我想当大将军!”
须宁抚额,这小子还挺理想远大!
穷文富武穷文富武,学武那真不是穷人能学的!饭都吃不饱,拿啥练武?
可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她能说不让他学吗?
宋氏也听到了这小子的想法,一把扯过儿子就要上手揍,“浑说什么呢?我和你爹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打死也不可能让你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