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枢纽城市的红灯依旧刺眼,但樊星阁内部的节奏已然改变。轮岗培训计划如火如荼地展开,赵宇制定的严苛考核标准让一些安逸已久的老成员叫苦不迭,却也真正筛选出了一批具备敏锐洞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骨干。正如陆轩所料,东线那位未曾表态的组长,在应急调度考核中拔得头筹,被直接纳入核心调度团队。
林娜监控的市场异动指数捕捉到更细微的信号。捷运通新增的八条线路,在三天内出现了不正常的空载率,同时,通途科技的技术招聘悄然增加了对“反侦察算法”工程师的需求。马亮的情报组交叉比对信息,发现宏远资本旗下的一个空壳公司,近期与东部那几个空置仓库区的产权方有过接触。
“他们在用我们的模式,测试他们自己的漏洞。”林娜在晨会上汇报,“虚假订单的IP虽然分散,但跳板服务器的几个核心节点是固定的。他们在模仿我们初期的‘压力测试’。”
“陈龙还是老一套,想用杂音干扰我们的判断,然后趁乱切入。”张涛看着数据,之前的疑虑消散,转而变得锐利,“但我们没乱。”
陆轩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是时候了。林娜,启动‘清道夫’程序,锁定那些固定节点,追溯资金流向。马亮,把你掌握的那几个空壳公司与陈龙关联的证据,匿名递给经侦那边的‘老朋友’。孙明,准备好资金,等他们阵脚一乱,立刻启动东区的‘闪电补贴’计划,目标不是留住客户,是把捷运通那几条新线路上的潜在客户,全部抢过来!”
命令下达,樊星阁这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清道夫”程序无声地潜入网络,开始清理虚假订单并追溯源头。马亮的证据包像一颗定时炸弹,被送到了该去的地方。孙明的资金早已备好,只等一声令下。
三天后,捷运通东部运营中心。几条新规划的线路因突然涌入的大量真实、且享受高额补贴的订单而瞬间拥堵,他们原本为干扰樊星阁而准备的运力被彻底拖垮。同时,经侦部门对宏远资本相关公司的突然调查,让陈龙阵营一片混乱,资金链骤然紧绷。
陆轩站在主控屏前,看着东部枢纽城市的红灯一个个熄灭,代表市场占有率的蓝色区域稳步回升。
“他们露出的破绽,不是技术,是人心。”陆轩对身边的赵宇说,“陈龙太想复制我们的成功,却忘了他的团队是为了利益临时拼凑的,承受不住真正的压力。而我们,”他环顾四周忙碌却有序的成员,“樊星阁的根基,从来不是系统,是能站在系统前面思考的人。
陈龙的围剿计划受挫,并未让他偃旗息鼓,反而激起了更深的敌意。商业上的正面竞争暂时难以突破,他开始动用更阴暗的手段。
一周后,樊星阁核心管理层同时收到了一些匿名的“黑材料”,内容涉及他们早期创业时一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行为,甚至包括陆轩在校期间那次“一战成名”的详细记录,被添油加醋地描绘成有预谋的暴力行为。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抹黑樊星阁企业文化的帖子,暗示其具有“黑社会性质”。
“他在逼我们自乱阵脚,或者,用这些过去的事情把我们拖在泥潭里。”张涛面色凝重,这些材料虽然大多不实,但纠缠起来会极大分散精力,损害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