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想起《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筋”与“气血”关系的论述,又联想到银针刺穴时,刺激特定穴位可引发肌肉的瞬间收缩或放松。
“念动则发……刹那之变……” 他眼中精光一闪,“原来如此!这不是单纯的身法,更是一种独辟蹊径的发力法门!”
正统身法,无论是轻身提纵,还是急速闪避,皆以丹田为源,灵力或内力沿特定经脉运行,灌注四肢,产生力量。而此法,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将每一次移动所需的“动力”,提前以特殊技巧,如同埋设“引信”一般,分散储存在全身诸多细微的“筋髓节点”之中。
一旦需要移动,无需经过漫长的经脉运转,只需心念微动,引动对应节点的“引信”,那预先储存的“势”便瞬间爆发,推动身体完成动作!
其速,快如闪电!其变,诡秘莫测!
因为动力源分散且预先埋设,故而毫无征兆,因为无需经过主要经脉,故而轨迹难以捉摸,更能于旧力未竭、新力未生之际,爆发出二次、三次的连续变向,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妙!妙啊!”江奕辰心中赞叹,只觉眼前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此法虽残缺,但其理念,直指发力之本质,与医理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刺激隐脉以激发潜能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强压下立刻尝试的冲动,继续深入推演。
然而,推演越深,他眉头蹙得越紧。这法门固然精妙,风险却也极大。那些“筋髓节点”皆是人身脆弱之处,稍有差池,劲力控制不当,非但无法借力移动,反而会瞬间撕裂筋络,甚至震伤骨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
玉简中那股几乎消散的空间波动,更是让他心生警惕。这法门修炼到高深境界,恐怕真的涉及到了空间的初步运用,强行在“虚实之隙”中借力,一个不好,恐怕就不是筋断骨折那么简单,而是直接被空间之力反噬,身死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