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清晨的新家装修现场,电钻的轰鸣声刚歇,苏晚就蹲在客厅吊顶下方,手里捏着一把卷尺,眉头微蹙——装修师傅按原方案预留的暗藏灯带槽宽度是80mm,可她昨晚核对灯具参数时发现,选好的线性灯实际需要90mm槽宽,差10mm会导致灯具无法完全嵌入,影响美观还可能漏光。
“苏小姐,要是加宽灯带槽,得把已经固定好的龙骨拆了重搭,至少多花两天工期,还得加2000块的材料费。”装修师傅擦了擦额角的汗,语气里带着为难,“要不换个窄点的灯具?市面上60mm宽的线性灯也很多,不用改龙骨。”
苏晚刚想开口,就看到顾沉舟拎着早餐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灯具参数表:“不用换灯具,也不用拆整个龙骨。”他蹲下身,指着吊顶龙骨的节点处,“把灯带槽对应的这两根副龙骨间距加宽10mm,主龙骨不动,再用角钢做加固,既能保证承重,又能留出足够空间,工期最多延半天,材料费增加500块就行。”
他把参数表递给师傅,上面用红笔标好了加固角钢的型号(L50×5)和间距(300mm):“我早上跟结构工程师确认过,这个加固方案能满足吊顶的挠度要求,不会有安全隐患。”
师傅接过参数表,反复看了几遍,忍不住点头:“顾总这方案可行!既省时间又省成本,还是您考虑得周全。”
苏晚看着顾沉舟熟练地和师傅沟通施工细节,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早上本要去集团开高管会,却特意绕到建材市场找结构工程师确认方案,还提前打印好参数表,连加固用的角钢型号都标得清清楚楚。她递过一杯热豆浆:“不是让你去开会吗?怎么过来了?”
“会议推迟到下午了,顺便给你带了早餐。”顾沉舟接过豆浆,指尖碰了碰她的手背,“昨晚看你在书房改灯具参数到半夜,怕师傅施工出问题,过来盯一眼放心。”
苏晚咬了口包子,看着他蹲在地上帮师傅标记龙骨调整位置的背影,突然想起核心筒浇筑那天,他也是这样蹲在工地里,亲手量支撑间距的样子——从项目工地到新家装修,他的“细致”从来不是表面功夫,是真的把她在意的每一个细节,都当成自己的事来用心。
上午十点,吊顶调整方案顺利落地。苏晚刚想和顾沉舟去城西科技园,手机就响了,是项目现场负责人打来的,语气里带着急意:“苏工,智能停车系统的信号有点问题!地下车库的角落信号覆盖率只有85%,达不到95%的设计要求,李总下午要来看演示,这可怎么办?”
“别慌,我现在过去。”苏晚挂了电话,顾沉舟立刻拿出手机:“我让技术部把信号中继器的参数发过来,再联系供应商,让他们送两台适配的中继器到现场,应该能解决覆盖问题。”
半小时后,两人赶到科技园地下车库。顾沉舟拿着信号检测仪,在覆盖薄弱的角落反复测试:“这里墙体太厚,信号衰减严重,得在东西两个角落各装一台中继器,中继器的发射功率调到15dBm,覆盖半径能到15米,刚好能补全盲区。”
供应商的中继器随后送到,技术部也同步发来配置教程。苏晚和现场工程师一起调试参数,顾沉舟则在旁边画图,标注中继器的安装高度(2.5米)和角度(与墙面呈30°),确保信号不互相干扰。
中午十二点,信号测试结果出来——地下车库全域覆盖率98.5%,响应时间0.3秒,远超设计要求。李总过来查看时,看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信号数据,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能解决!华建之前做的智能停车系统,信号覆盖率才90%,还说‘行业通病’,你们这一上午就搞定了,专业度确实不一样。”
苏晚笑着点头,心里却清楚——如果不是顾沉舟第一时间协调资源、提供参数支持,单靠现场工程师,至少要折腾到下午,这份顺利,藏着他从不宣之于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