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验收备战:系数校准与暗隙弥合

苏晚心里一暖,他总能把生活细节记得清清楚楚——从婚纱的碎钻位置,到伴手礼的配送数量,甚至她妈妈上周提的“想给亲戚多留几份明信片”,他也悄悄让陈曦多印了50张,放在伴手礼的盒子里。

下午两点,苏晚和团队一起模拟中期验收的问答环节。林晓雅扮演验收专家,提出问题:“苏小姐,你们的运维平台实时性虽然达标,但要是遇到极端天气,比如暴雨导致传感器故障,数据丢失了怎么办?有没有应急方案?”

“我们有三重备份:边缘服务器本地备份、云端同步备份、每周一次的硬盘备份。”苏晚调出备份记录,“上周暴雨时,有两个雨水回收传感器故障,我们通过边缘服务器的本地数据,恢复了丢失的3小时记录,误差控制在1%以内。这是备份恢复的测试报告,您可以参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周补充道:“我们还和传感器厂家签了应急维修协议,要是出现故障,他们会在2小时内派工程师到现场,确保不影响数据连续性。”

顾沉舟坐在旁边,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关键问题:“还有一个可能被问到的点——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长期稳定性。咱们可以用顾氏总部项目的发电数据做佐证,他们运行了一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波动不超过3%,证明咱们的方案有长期可行性。”

傍晚六点,发改委的验收组发来预审反馈:碳足迹核算材料、运维平台数据、可再生能源占比记录均无问题,只需要补充“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实施记录”,比如中水养护的用量、新能源货车的使用次数,确保节能措施落地。

苏晚立刻联系施工队:“让资料员整理中水养护的台账,从项目开工到现在的用量,还有新能源货车的运输记录,包括车次、载重、油耗,明天上午十点前必须送到运维中心。”

顾沉舟则联系市节能监测中心:“我们需要一份中水养护的节能效果检测报告,证明每立方米中水比自来水节省0.5kgCO?的碳排放,你们能不能加急出报告?费用不是问题。”

挂了电话,顾沉舟看向苏晚:“节能监测中心说明天下午就能出报告,刚好赶上验收材料的最终提交。咱们今天加个班,把所有材料整理成册,按‘碳足迹’‘运维’‘可再生能源’‘节能措施’分成四册,方便验收专家查阅。”

晚上八点,工作室的灯还亮着。陈曦和林晓雅在打包伴手礼,每份盒子里都放着BIM明信片和金属小摆件;老周在整理节能措施的台账,用荧光笔标注关键数据;苏晚和顾沉舟则在核对验收材料册,确保每一页都有签字和公章。

“对了,我妈刚才打电话,说婚礼的宾客名单已经确定了,总共120人,她还想在婚礼上播放咱们项目的BIM动画时,让主持人简单介绍下项目,让亲戚们也了解咱们做的事。”苏晚抬头看向顾沉舟,眼底带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