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方案落地:细节里的暖意与并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好了,就差‘亥时河边’的插画了,想今晚画完。”苏晚喝了口南瓜粥,甜糯的口感在嘴里散开,疲惫消散了大半,“对了,明天去古镇,你不用早起,我可以自己去高铁站。”

“不行,”顾沉舟很坚持,“我送你去,路上还能帮你再顺一遍补拍清单,别漏了东西。”他说着从车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递给苏晚,“这是我整理的补拍要点,你看看有没有遗漏——戏台的飞檐、月亮门的弧度、河边的灯笼,还有你提过的糖画摊傍晚的样子,我都记下来了。”

苏晚打开文件夹,里面的纸页上,字迹工整地列着十条要点,每条后面都标了“拍摄角度”“光线要求”,甚至连“相机参数建议”都写得清清楚楚。她抬头看向顾沉舟,眼眶有点发热:“你怎么连这些都想到了?”

“怕你漏拍,回来又要跑一趟。”顾沉舟揉了揉她的头发,语气很轻,“我不想让你累着。”

周四清晨,顾沉舟准时来接苏晚。车里放着舒缓的轻音乐,他把提前买好的三明治和热豆浆递给她:“先吃点东西,到古镇还要两个小时。”

苏晚咬着三明治,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突然想起第一次跟顾沉舟去美术馆的场景——他也是这样,提前准备好她喜欢的食物,记得她不吃葱姜,把三明治里的生菜都挑了出来。“沉舟,”她轻声说,“跟你在一起之后,我好像越来越‘懒’了,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

顾沉舟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侧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满是温柔:“不是懒,是我想让你把精力放在喜欢的设计上,那些琐碎的事,交给我就好。而且,我喜欢为你做事。”

高铁抵达古镇时,正好是上午十点。两人先去民宿放了东西,顾沉舟帮苏晚把相机包拎在手里,跟着她往戏台走。青石板路被阳光晒得暖暖的,路边的石榴花开得正艳,苏晚走在前面,偶尔停下来拍一朵花、一块刻着花纹的墙砖,顾沉舟就站在旁边等她,手里拿着她的牛皮本,帮她记下拍摄的位置。

“上次王师傅说,戏台的飞檐角有个小兽雕,我上次没拍清楚。”苏晚指着戏台的屋顶,踮起脚尖想看清,顾沉舟赶紧扶住她的腰:“小心点,我帮你找角度。”他接过相机,调整焦距,对着飞檐拍了几张,递给苏晚看,“这样行吗?要不要再近点?”

苏晚看着相机里清晰的小兽雕,笑着点头:“太行了!比我拍的好太多了。”

两人在戏台拍了一个多小时,顾沉舟帮她举着反光板,调整光线,偶尔提醒她“这边的光影更柔”“从下往上拍能显飞檐的气势”。苏晚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突然觉得,比起补拍的素材,身边这个人,才是她最大的“宝藏”。

中午在古镇的小饭馆吃饭时,苏晚收到了小周发来的消息:“晚姐!张工说AR设备的支架没问题了,等你回来就能装!我把你画的冰裂纹加进游客手册的边框里了,你看看效果图!”后面附带一张图片,蓝色的冰裂纹边框围着插画,既雅致又不失活泼。

苏晚把图片递给顾沉舟看:“你看,小周做得不错吧?”

“嗯,很有想法。”顾沉舟点头,给她夹了一筷子笋干,“你们团队的人都很靠谱,你带得好。”

“其实是他们愿意跟着我拼,”苏晚咬了口笋干,想起资金困境时,小周主动降薪,林姐把自己的积蓄借给工作室,心里满是感激,“要是没有他们,我也撑不到现在。”

“你值得他们跟着你,”顾沉舟看着她,眼神里满是笃定,“你对设计的热爱,对团队的负责,大家都看在眼里。”

下午四点,两人去古民居拍月亮门。夕阳的光正好斜照在月亮门上,把青砖的纹路染成暖黄色。苏晚蹲在地上找角度,顾沉舟帮她扶着相机包,突然说:“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时,你也是这样蹲在地上改方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