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另一面(七)

云清寒自从来了书房之后囫囵看了几本,又在整理时看了些报纸,发现有些事情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也许会觉得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自己处在这里的时候就觉得那些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有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都是藏富于百姓,而每到朝代末期都是百姓穷得吃不上饭,那百姓的钱去了哪里。”

钱当然是被人给抢走了,而最正当的抢走的方式是赋税,就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加温度一样的加赋税。

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甚至到最后都没发现这个事情。

如同康乾盛世时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减低百姓压力,而鸦片战争后为了筹集赔款加征田赋、盐税、茶税、厘金、房捐……无所不征,无所不加。

沈之寿听得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他也许想到了什么,“你觉得百姓真的什么都没发现么?”

“肯定有一部分人先发现了,这部分人会鼓动更多人一起反抗。”云清寒举例,“比如早些的陈胜吴广,比如刘邦朱元璋这些人,不都是那样的环境下出来的么。”

又比如现代的那些正被追杀的和已经被杀的那些人。

这样的人,起了带头作用,会作为被镇压的首要对象。

相对于洋人,朝廷更痛恨和惧怕自己人里面跳出来反抗的人。

到了这里就可以停下了,再说下去就有造反的嫌疑了。

云清寒就停下来,“胡乱说了些,您可别觉得奴婢每天不干活儿光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沈之寿看着这个小姑娘,问了句:“会写时文么?”

这个还真不会,也没人教啊,那不是这两句就行的。

沈之寿又问:“你觉得那些问题出在哪里?”又说,“放心,只是在这里说,我不会传出去。”

这个怎么说呢。

看他没有罢休的意思,云清寒只得婉转说了一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用老百姓的说法:村长他不行啊。

用大胆的读书的人说法:北有大疆,南有沃土,虽有名将,却无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