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天没亮就出去,转悠了几天,找了几个早上已经有早餐摊的位置,最后选了一个没有炸油条摊位的地方,在附近租了一间便宜的民房。
住的地方定下来,俞继红问附近小店要了电话号码,写信给方瑜,告诉她地址和电话。
他们打听着买了摆摊要用的东西,煤炉,铁锅,蒸饭桶,还去旧货市场买了辆三轮车。
俞继红和方三弟都为初次开早点摊而兴奋和不安。头天晚上两人商量着要浸泡多少糯米,揉多少面粉。
“第一次还是先少做点,免得浪费。”
“好。”
糯米泡下,油条面揉好,第二天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三弟,你睡了吗?”俞继红翻来覆去睡不着。
“没有。”
“我也睡不着,明天做了会有人来买吗?”
“刚开始也不知道啊,去摆了就知道,早点睡,明天还要早起。”
“嗯。”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煤炉里的炭火就烧得旺了起来,泡好的糯米倒进木桶蒸着。
他们拉着三轮车到摆摊的地方,位置他们已经头几天已经看过了,放在之前没人摆的空地上。
陆续地其他摊子来了,看他们是新来的,都对他们的摊多瞧了几眼。
“不知道这里能不能摆?”方三弟瞥瞥他们看过来的眼神。
“他们能摆,我们为什么不能摆。生意自己做自己的。”
俞继红走到前面行人能路过的位置,看看摊位,把写着油条,粢饭团的纸板拉过来一点,“这样路过的人能看清。”
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人看过来,俞继红就喊,“油条,饭团,现炸的油条,现包的饭团!”
方三弟听到俞继红的喊声,把头转向一边笑笑,“你从哪学来的这些吆喝?”
“这个哪用得着学,实事求是说就行了,就是现炸现包的嘛。”
“对,对,是实事求是。”
俞继红的喊声也吸引过来一些顾客,“我们刚来做的,你先尝下,好吃下次再来。”都是俞继红在和顾客招呼,方三弟就是干活,做油条,翻油条。
第一天准备的东西也不多,到大家收摊的时间他们也卖完了。
“卖完了就是有的赚!”俞继红拍了拍挂在前面的收钱的袋子,“三弟,油条面粉放了几斤?还有油,煤饼,糯米……,等下回去数一下钱,就知道赚多少啦?”收摊把三轮车拉回去的路上,俞继红盘算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