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心武胆,天命所归
本作力量体系的核心理念在于 “心、气、运” 的三位一体。它并非单纯的灵气积累,而是将个人的精神修养、肉体锤炼与冥冥中的天地气运、王朝兴衰紧密绑定。
文修:侧重于“心”与“神”。
修炼者凝聚 “文心” ,通过读书明理、参悟天地法则、体察民意民心来提升境界。
其力量源自对“道”的理解,表现形式更为宏大和间接,善于布局、影响环境、调动集体力量。
武修:侧重于“体”与“气”。
修炼者凝聚 “武胆” ,通过打熬筋骨、凝练气血、征战杀伐来突破自我。
其力量源自自身生命本源,表现形式更为直接和爆烈,追求极致的个人伟力与战场破坏力。
天命气运:这是贯穿两大体系的金线与催化剂。
气运 并非虚无缥缈,它体现在民心向背、地盘大小、人才多寡、乃至王朝龙脉之上。
气运昌隆者,修行事半功倍,突破瓶颈如履平地,甚至能遇难成祥;
气运衰颓者,则步步维艰,神通威力亦会大打折扣。
最终,文武双修至至高境界者,便可触碰 “天命” ,其个人命运将与整个天下的走向深度交织。
二、 文修七境:从明理到执掌天命
文修之路,是一条从认知世界到最终定义乃至掌控规则的升华之路。
1. 启智境:开蒙筑基。
初步开启灵智,凝聚文心种子,过目不忘,思维敏捷,可初步运用精神力感知、记忆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
大部分寒门学子、低级文吏处于此境。
2. 明理境:知悉法则。
文心稳固,开始理解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如四季更替、物理常性)。可施展基础言灵(如提振士气、轻微惑心)、绘制初级符箓、布置简单阵法。
郡县中的干吏、军中普通参谋多在此列。
3. 立言境:言出法随。
此乃文修的第一个质变点。自身所“言”(理念、命令、策论)可引动微弱的天地法则共鸣,形成临时性的领域或效果。
例如,荀彧可稳定一方气运,陈群的“言”即为临时律法。能够熟练运用军阵之气加持军队,施展中级策术和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