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声音再起,平淡无波:“火,阳之精,性烈而难驯。然驭火者,心需如潭,静水深流方可制其暴烈。心浮气躁,便是引火烧身。”
孙燕怔住,看着自己因紧张而微微颤抖的手,尝试着深呼吸,努力将焦躁的心绪平复下来,想象自己的意念如一捧清凉的泉水,缓缓包裹向那躁动的火灵力。奇迹般地,那原本桀骜不驯的火苗,竟真的温顺了几分,虽然依旧炽热,却不再有反噬的迹象。她眼中瞬间涌上狂喜的泪水!
又有一位身材敦实的弟子,苦练《厚土盾》多年,防御却始终显得笨重脆弱。他刚走到附近,便听得院内低语传来,似在论证某个道理:“大地之德,在于承载,而非坚硬。拒狂涛于外,是为下乘;纳巨力于内,分化消解,方为上策。汝之盾,意在‘挡’,何不试‘纳’?”
敦实弟子浑身一震,停下脚步,陷入深思。他以往凝聚土盾,只知将灵力尽可能压缩、硬化,追求绝对的防御强度,却从未想过“引导”和“化解”。他下意识地比划着,尝试改变灵力的结构,让土黄色的光盾不再是一堵死板的墙,而是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流动性与韧性……
张淼是这里的常客,他几乎每日都会来静静聆听。他的《润水诀》已远超同侪,对“水势”的理解愈发深刻,甚至能凝聚水流化作一面短暂的水镜,映照出模糊的景象。他不再急于提问,而是将叶秋的每一句“自语”都默默记下,反复揣摩。
而石坚,在巩固了剑芒之后再次前来。他恭敬站立,问的是灵力运转的持久之策。
叶秋的目光似乎穿透了他的身躯,看到了他经脉中某些略显纤细的节点,随即望向天际,仿佛在与云朵对话:“江河奔流万里,非仅凭源头汹涌。河道宽广,堤岸稳固,纵遇洪峰亦可不溃。汝之灵力,锋锐有余,然输送之‘河道’,亦有狭窄淤塞之处,强冲猛灌,徒损堤岸。”
石坚悚然心惊!他一直专注于提升灵力品质与攻击力,却忽略了经脉本身的承受能力与畅通程度!这简直是为他打开了另一扇修炼的大门!他深深一躬,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对“传道”的敬意。
这些看似随意、却直指本质的“点拨”,如同随风飘落的种子,落入不同弟子的心田。有人当场顿悟,狂喜而退;有人若有所思,皱眉离去;也有人一时不解,却将话语牢记心底,在往后的修炼中慢慢印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