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轻轻摇动折扇,姿态优雅,但话语却也绵里藏针:“赵师弟稍安勿躁。严长老行事,自有深意。或许此子确有其不凡之处,比如……身负某种罕见灵体也未可知。只是……”他拖长了语调,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修行之道,根基本源。缺乏岁月沉淀与心性磨砺,纵有天赋,亦如无根之萍,空中楼阁。我道峰讲究‘悟道明理’,循序渐进,对此等拔苗助长之举,实难认同。” 他虽未明说,但意思很明显:叶秋或许有点特殊,但根基浅薄,不值一提,其存在本身就是对“道峰”所秉持的稳健修行理念的一种冲击。
周围的弟子纷纷点头,显然,这种论调代表了内门相当一部分“老资格”弟子的看法。一个五岁孩童,无论有何奇遇,在“理”的深度和“术”的锤炼上,怎么可能与他们这些苦修多年的人相比?
叶秋对这一切置若罔闻。他已经放下了《五行衍灵说》,拿起另一枚名为《混元初探》的玉简。两枚玉简都试图阐述不同能量的融合,虽然思路原始,模型简陋,但其中提到的“中和”、“循环”、“桥梁”等概念,像是一颗颗投入他庞大计算模型中的石子,激荡起新的思维涟漪。
“频率冲突是表象,本质是底层道纹序列的互斥……或许可以尝试构建一个动态的‘缓冲道纹层’,或者引入一个更基础的、能统摄四系的‘元初道纹’作为协调核心……” 他完全沉浸在推演中,指尖无意识地在玉简光滑的表面轻轻划动,一丝微弱到极致、蕴含多种属性特质的灵力在他指尖萦绕、碰撞、尝试融合,发出只有他自己能感知到的细微嗡鸣。
小主,
他这边静默无声,与休息区隐隐传来的争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就在叶秋全神贯注于自身推演的那一刻,一直静坐在二层角落,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的那位灰袍值守长老,原本闭合的双目,眼睑微不可查地动了一下。他并没有完全睁开眼,但那道无形的感知,却精准地落在了叶秋那律动的指尖上。在那极其微弱的灵力波动中,他感受到了一种极其罕见、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和谐”意向,那并非某种已知功法的运转,更像是一种……本能的、直指能量本质的调和尝试。
灰袍长老的心中掠过一丝真正的惊讶,但到了他这般境界,早已波澜不惊,那丝讶异如同微风吹过湖面,瞬间便消散无踪,他再次恢复了那古井无波的状态,如同藏经阁里一尊沉默的雕像。
叶秋对此毫无察觉。他记下了《混元初探》中有启发性的片段,将玉简归位,准备离开。当他迈步经过休息区时,那小小的、平静的身影,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林风摇扇的动作微微放缓,打量着叶秋。这孩子太安静了,安静得不合常理。面对他们这些筑基修士无意间散发的灵压和明显的关注,那双眼眸里没有孩童应有的怯懦、好奇,甚至没有一丝被议论的不安或恼怒,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他们争论的对象,与他全然无关。
赵干也皱紧了眉头。他习惯了对手的针锋相对或敬畏退缩,但叶秋这种彻底的“无视”,反而让他有种一拳打在空处的别扭感。这小孩,好像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这种认知,让一向心高气傲的他感到一丝莫名的不快。
叶秋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甚至没有偏移方向看他们一眼,就这么径直走向楼梯口,小小的背影消失在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