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不仅清晰罗列了其子女的具体行为、时间、地点、受害者姓名,还附上了其拒不执行道歉令的事实。
信件末尾,是萨格莱斯公式化的冰冷签名,以及一句不容置疑的要求:“请于收到信件后的一个小时之内,亲自到霍格沃茨协同处理此事,监督子女完成道歉义务。”
当几位面色铁青的纯血家长,在礼堂之中,当着所有教授和学生的面,强压怒火与尴尬,勒令自己的孩子向受害学生低头道歉时,那种无声的威慑力,比任何禁闭都要深刻百倍。
萨格莱斯一开始就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因为他太清楚这些小巫师的秉性了。
他对所有决斗事件全都了然于胸,几日的“装聋作哑”只是在等待时机。
——杀鸡儆猴之后,再顺势用排行榜疏导力量,用规则框定行为,用强制道歉弥合部分创伤,再用公开惩戒精准打击冥顽不灵者。
自此,城堡内的氛围开始悄然转变。
私下斗殴销声匿迹,向上挑战的激情则又在规则之内重新燃起。
走廊里,学生们讨论的不再是“昨天谁教训了谁”,而是“某某的排名又上升了”、“波特的缴械咒快得像闪电”。
那些曾被欺凌、如今收到道歉的学生,虽然未必全然释怀,但至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被规则庇护的秩序。
至此,那股有些失控,且带着恶意的“决斗风潮”,终于在第二节决斗课之后,如同冰层上的火焰,逐渐偃旗息鼓。
禁闭?
不存在的!
扣分?
那玩意儿没用!
萨格莱斯有的是手段让这群小巫师俯首帖耳,但他不愿意这么做。
他宁愿绕个弯子,用更温和的手段来达成目的。
倒不是害怕这群犯错的学生记恨他,他想的,只是尽可能的将这群观念落后的小巫师带到正确的方向来。
……
接下来的日子里,城堡中最忙碌的身影突然变成了红隼。
大批学生涌向这位新晋教授,央求她主持决斗;而那些被强制和解的涉事者们,也纷纷指定由她来充当道歉见证人。
原因显而易见——她的性格与年纪与小巫师们最为投契。学生们由衷喜爱这位看似大大咧咧、甚至有点“不靠谱”的新教授。
红隼本人对此也乐此不疲。
每当充当见证人时,她总会悄悄拉过道歉者,压低声音,一脸“我懂你”的真诚:“这事包在我身上!不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