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幅,《鞭》:一根巨大的PVC管,阴影下是无数皮开肉绽的背部特写。
第四幅,《链》:人被明码标价,像货物一样在不同园区主之间转手,脖子上挂着价格标签。
第五幅,《溺》:幽暗的水牢,只露出一双绝望的眼睛和拼命仰起的口鼻。
第六幅,《星》:漆黑的夜空中,一颗微弱的星投下一束光,照亮一只向上攀爬、布满伤痕的手。
第七幅,《生》:一株嫩芽,顽强地从干涸龟裂的土地缝隙中钻出。
这组画作充满了超现实的隐喻和直击灵魂的冲击力。当小黄通过加密渠道看到这组画时,他震撼不已。他意识到,林婷的画笔,正在成为另一把刺向黑暗的利刃。
---
第四十五章 殊途同归
林晓的回归,让两个破碎的家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产生了更深的联结。小黄的父亲,这位沉默的渔民,在一次两家人的便饭上,对依旧有些萎靡的林晓说:“掉坑里不丢人,丢人的是躺在坑里不肯爬起来。你姐爬出来了,你黄哥也爬出来了,你也得爬。”
林晓红着眼眶,闷头吃饭,没有作声。
与此同时,小黄的“灯塔”计划与林婷的《七日》画作,意外地找到了结合点。在反诈专家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将画作数字化,制作成一系列动态反诈宣传短片。小黄负责撰写旁白,用冷静克制的语调,讲述画面背后血淋淋的真实案例。
当《饵》的动画短片——展示那些精心伪装的高薪招聘信息如何一步步将人拖入深渊——在“灯塔”平台发布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艺术的感染力,弥补了单纯文字和口述的局限,更深刻地触动了公众,特别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