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门槛

出院的日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一早晨,悄然而至。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隆重的仪式,更像是一次经过精密计算的、谨慎的释放。

主治医生最后检查了他的各项指标,仔细叮嘱了用药须知、复诊时间、以及遇到各种不适情况的应对措施,语气严肃得像是在进行一项重要的交接。李医生给了他一个紧紧的、长时间的拥抱,在他耳边轻声说:“记住你画的所有地图,特别是那张‘情绪地图’。路还长,慢慢走。”

黄雅和父母早早收拾好了简单的行李,脸上洋溢着期盼,却也难掩紧张,仿佛接回家的是一件极其珍贵却又易碎的瓷器。

手续办妥。黄小磊拄着单拐,站在医院大厅的玻璃门前,最后一次回望这条他待了数月、充斥着痛苦、挣扎、也有微弱希望的走廊。消毒水的味道仿佛已渗入骨髓。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用力推开了那扇沉重的玻璃门。

外面。

喧嚣的声浪、灼热的阳光、汽车尾气的味道瞬间将他包裹。与之前短暂的适应性外出不同,这一次,没有返回病房的选项。他必须直面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回家的路,仿佛比从缅北逃出来时更加漫长。出租车里,他紧靠着车窗,目光警惕地扫过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高楼、广告牌、熙攘的人群……一切都以正常的速度运转着,这“正常”本身,对他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他的大脑似乎无法处理如此庞杂快速的信息流,感到一阵阵眩晕和恶心。

他不得不闭上眼睛,努力调整呼吸,在心里默念着“情绪地图”上的要点。

家,还是那个家,却又不是了。熟悉的家具摆设,却蒙上了一层疏离的薄纱。他的房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床单是新换的,仿佛在努力抹去他离开的痕迹,但这反而让他感到一种客居般的别扭。

第一个夜晚,他失眠了。没有医院仪器的低鸣,没有护士定时巡查的脚步声,只有窗外偶尔驶过的车辆声和冰箱压缩机启动的嗡嗡声。这种绝对的“正常”的寂静,反而让他心神不宁,总觉得下一秒就会有可怕的声响打破宁静。他不得不打开床头灯,让昏黄的光线驱散一部分黑暗带来的恐惧。

日常生活更是充满了他未曾预料到的挑战。简单的洗澡如履薄冰,害怕滑倒;做饭烧水都让家人心惊胆战;甚至连下楼取个快递,都需要酝酿半天的勇气,应对可能遇到的邻居好奇或怜悯的目光。

每一次微小的挫折,都会轻易地勾起他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他发现自己变得异常敏感易怒,有时会因为母亲一句无心的唠叨或父亲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而突然情绪崩溃,躲回房间久久不出来。

“情绪地图”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粗糙和理想化。真实的情绪风暴袭来时,那些“深呼吸”、“数数”的预案常常被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