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库房弥漫着旧纸张和尘埃混合的独特气味,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成了架子上密密麻麻的卷宗。陆时和助手小李在管理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存放二十年以上未破悬案的区域。光线昏暗,只有节能灯管发出嗡嗡的低响。
他们的目标明确:寻找与特殊符号、仪式元素或异常死亡方式相关的陈年旧案,尤其是与“渡鸦之翼”可能有关的线索。
卷宗泛黄发脆,翻阅时必须极其小心。大部分案件记录着那个年代常见的仇杀、情杀或抢劫杀人,粗糙而直接。几个小时过去,一无所获,压抑感逐渐累积。
就在准备休息片刻时,小李轻轻“咦”了一声,从一堆标着“XX年无名尸/失踪人口协查”的档案袋底部,抽出了一份格外单薄、甚至没有正式案号的卷宗。封面只简单写着“1998.秋,西山公园无名女尸案(悬)”,旁边用红笔草草标注“现场异常,待查”。
“98年……差不多二十五年前了。”陆时心中一动,接过了卷宗。
里面只有寥寥几页纸。一份简短到近乎敷衍的现场勘查记录,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一份基础尸检报告,就没有更多了。案件描述极其简单:一名约二十至二十五岁的女性,被发现死于西山公园后山一处僻静林地,颈部有勒痕,死因为机械性窒息。现场无搏斗痕迹,无财物丢失,身份无法核实,最终列为悬案。
引起陆注意的,是那几张黑白照片。尸体被发现时姿态自然,几乎像是安睡,但照片一角,勉强拍到了死者垂落的手腕内侧特写——那里似乎有一小块皮肤颜色异常。当年的法医在报告里只含糊地提到“手腕处有陈旧性印记,疑为胎记或疤痕,因尸体轻度腐败,无法清晰辨认。”
但陆时几乎是本能地将手机里存着的“渡鸦之翼”符号放大,与照片上那块模糊的印记进行比对。虽然像素低劣、角度不佳,但那隐约的飞鸟轮廓,尤其是翅膀展开的特定弧度,与他脑海中烙印的图案产生了惊人的重合感!
“看看这个。”他将手机屏幕递给小李。
小李倒吸一口凉气:“……像!太像了!头儿,难道二十五年前……?”
“立刻联系物证鉴定中心,询问这份卷宗的原始物证是否还有保留!”陆时的心跳加速。如果这真是同一个符号,那么“渡鸦”的历史将被大幅前推,其活动周期和潜在受害者数量将变得极其惊人。
然而,希望很快被现实浇灭。物证科回复:九十年代的物证保存制度不完善,加之本案当年未被高度重视,所有原始物证(包括尸体照片底片、可能存在的衣物残留等)已在多年前的一次仓库清理中按规定销毁,仅存这份文字和模糊照片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