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召开的专项工作会议,气氛比前几日的全省工作会议更为紧绷。
议题直接围绕近期舆论焦点——光明峰项目二期拆迁工作展开。椭圆形的会议桌旁,不仅坐着相关省直部门负责人,各地市分管城建工作的领导也赫然在列。
孙连城坐在靠后的位置,挺直着背,厚厚的眼镜片后,眼神一如既往的执拗。他能感受到来自某些方向的审视目光,带着挑剔与冷意。
果然,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素来与田国富关系密切的副省长便率先发难,语气看似关切,实则绵里藏针:
“连城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原则性,我们是肯定的。但是不是也太……理想化了一些?”他拖长了语调,
“发展是硬道理,效率就是生命线。为了几户所谓的‘钉子户’,为了追求绝对的‘程序正义’,就让整个重点项目停滞不前,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群众会不会认为我们政府软弱无能?投资者会不会因此失去信心?”
他的话引发了一阵低声议论,几个原本就对孙连城强硬作风不满的干部,也趁机附和,指责他不懂变通,缺乏大局观。
孙连城脸色涨红,猛地就要站起来反驳,却被身旁的李达康一个眼神制止。
李达康面色沉静,等议论声稍歇,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金石之音:
“我倒想问一问,什么是大局观?牺牲程序正义,牺牲部分群众的合法权益,来换取所谓的‘效率’,这就是大局观吗?”
“今天我们可以为了效率牺牲这几户,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为了更大的项目牺牲更多?长此以往,政府的公信力何在?法治的尊严何在?”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刚才发言的副省长:
“至于投资者信心?我相信真正有远见的投资者,更愿意选择一个法治健全、社会公平、政府讲信用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可以为了速度随意践踏规则的地方!”
李达康的强势回应,暂时压下了质疑的声音。但会场的气氛并未缓和。
就在这时,陆则川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没有看那些发难者,而是将目光投向孙连城,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孙连城同志有没有错?”他自问自答,
“我看没有。他唯一的‘错’,就是太认真,太把规章制度当回事,太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了!”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清晰地传遍会场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