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空降翰林·平衡之道

高育良留下的权力真空,不可能长期悬置。

汉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的人选,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是本地提拔,还是外部空降?这本身就是一场高层面的博弈和风向标。

答案很快揭晓,速度之快,甚至超出了某些人的预料。

中央的决定下来:任命钟翰林同志为汉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人选。

消息传出,汉东政坛微微一震。

钟翰林,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汉东干部而言,有些陌生。

他并非汉东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也非与陆则川、沙瑞金有明显渊源的派系中人。他长期在邻省任职,历任地市一把手、省委秘书长,后来调任中央某宏观研究机构担任副职,以理论水平高、作风稳健、不拉帮结派着称。

这次空降汉东,属于典型的“交流任职”,也符合更高层级对于平衡与稳定的考量。

他的到来,如同一颗精心计算后投入棋盘的棋子,既填补了高育良留下的空缺,防止了本地势力或因陆则川一家独大可能产生的新的不平衡,又向外界传递出中央对汉东局面“重视但不干预过度”、“支持改革但强调稳定”的复杂信号。

正式的任命大会在省委礼堂举行。气氛庄重肃穆。

沙瑞金主持会议,他面色平静,宣读了中央的决定,并对钟翰林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和“坚决拥护”。

轮到钟翰林发言时,他走上讲台。

他年纪与陆则川相仿,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气质更偏向学者型官员,说话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让我有机会来到汉东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工作。”他的开场白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