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紫禁城,坤宁宫。
殿内烛火温润,驱散了秋夜的微寒。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安神香气息。皇后张嫣正坐在暖榻边,轻柔地拍抚着早已熟睡的嫡次子朱慈煜。小皇子约莫两三岁年纪,粉雕玉琢,呼吸均匀,长长的睫毛在柔光下投下安静的阴影,显然正沉浸在甜美的梦乡里,对父皇在朝堂上掀起的惊涛骇浪一无所知。
八岁的太子朱慈熠则端坐在一旁的小书案后,就着明亮的烛光,专注地临摹着一幅《东海舆图》,那认真的小模样,竟有几分其父批阅奏章时的影子。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见到是父皇,立刻放下笔,起身规规矩矩地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张嫣也抬起头,温婉一笑,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陛下忙到这么晚,可用过宵夜了?臣妾让御膳房温着燕窝粥。”
朱啸摆了摆手,神色间的冷厉与威严在踏入这方温暖天地时便已柔和了许多。他走到榻边,低头看了看睡得香甜的朱慈煜,伸手轻轻拂过幼子细软的发丝,眼中流露出一抹难得的慈爱。
“不必忙了,朕不饿。”他在张嫣身旁坐下,揉了揉眉心,虽显一丝疲惫,但那疲惫之下,是如同精钢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沉凝与力量。若有精通内家功夫的高手在此,必能惊觉皇帝气血之旺盛,呼吸之悠长,已远超寻常武人极限,俨然一派宗师气象。
张嫣心思细腻,察觉丈夫今日情绪不同往常,轻声道:“陛下似有心事?可是东南战事又有反复?”
朱啸微微颔首,又摇了摇头:“战事顺利,郑成功不负朕望,已荡平舟山嵊泗群寇。”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只是,审讯俘获的倭首,得知一桩令人震怒之事。台湾…朕那东南宝岛,竟早已被西洋红毛夷偷偷占据,筑城屯兵已久!”
“啊?”张嫣掩口轻呼,秀眉微蹙,“竟有此事?这些西夷,也太过猖狂!”
一旁的朱慈熠也瞪大了眼睛,小脸上满是愤慨:“父皇!红毛夷坏蛋!占我们的地方!让郑将军去打他们!用‘镇海号’的大炮轰他们!”
朱啸看着儿子那义愤填膺的模样,不禁失笑,心中的郁气也散了些许。他伸手将太子揽到身边,道:“熠儿说得对,朕已命郑成功筹备东征,务必收复台湾。这天下,日月所照之处,凡有敢犯我大明疆土者,虽远必诛!”
他的话语平静,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决绝与自信。这股自信,不仅源于帝国的强盛,更源于他自身所拥有的、超越凡俗的力量。
[宿主:朱啸(大明帝国天启皇帝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