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小的密册,不仅彻底印证了军饷贪墨案,更揭露了世子朱存枢还可能涉及数额极其巨大的走私、倒卖国家专营物资、甚至可能通敌的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罪行!其胆大包天,罪行累累,简直罄竹难书!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王朝紧紧攥着那本密册,激动得浑身发抖,仿佛握着一块烧红的烙铁。他环顾这座金山银海、罪证如山的地下世界,声音带着无比的决绝和一丝后怕:“全部封存!绘制图样,登记造册!派重兵把守,一只苍蝇也不准飞进来!快!派人速回钦差行辕,八百里加急,禀报钦差大人!天……要变了!”
当密室藏金的消息,连同密册、密信的关键内容,被王朝派出的最亲信、最得力的手下,快马加鞭、一路换马不换人地送回钦差行辕时,东方的天际,刚刚透出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的曙光。
陈宝玉又是一夜未眠。他并非枯坐,而是在灯下反复推敲着案情的每一个细节,审视着已有的每一条证据,模拟着朱存枢及其党羽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和反击。烛火将他疲惫却异常清醒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孤峭。
当亲信带着一身露水和尘土,气喘吁吁却又无比兴奋地冲进行辕,将地下宝库的惊人发现和盘托出时,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小主,
陈宝玉缓缓放下手中的朱笔,那支笔,曾写下多少弹劾奏章,如今,即将写下对一位亲王世子的最终判决。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了紧闭的窗户。
清冷而新鲜的晨风立刻涌入,吹散了室内的浊气,也吹动了陈宝玉额前的几缕发丝。东方那线微光,正努力地撕裂沉重的夜幕,给西安城破败的屋顶勾勒出一道冰冷的金边。这晨光,照在他年轻却已饱经风霜、此刻布满凝重与决绝的脸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光辉。
他没有像王朝那样表现出极度的激动和愤怒,反而异常地平静。但这种平静,如同深海,表面波澜不惊,其下却涌动着足以吞噬一切的暗流和力量。所有的线索,所有的证据,在此刻,完美地、严丝合缝地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无懈可击的证据链:
? 动机:天启九年秦王捐田,导致王府财政急剧窘迫,世子朱存枢为维持其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利令智昏,铤而走险。
? 手段:利用其世子的身份和秦王府在陕西的巨大影响力,勾结陕西粮道、军需官等各级官员,系统性、大规模地贪墨、克扣本应发放给边军的粮饷,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