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符太后深思起来看了看身旁柴宗训:训儿,你的想法也未必

这正是符太后最担心的地方。她拿起桌上的密信,指尖轻轻摩挲着:“琳姨母是我的亲妹妹,为人聪明,又熟悉汴梁的情况,应该能找到机会。我们可以让她借着‘探望旧友’的名头,去见那些曾经跟着你父亲打仗的旧部——比如之前被赵匡胤调离京城的李将军、张将军,他们心里本就向着后周,只是迫于形势不敢反抗。”

她顿了顿,继续道:“琳姨母不用明着说‘召集他们反抗’,只需要跟他们说‘洛阳还在,太后和陛下还在,大家再等等’,让他们知道后周还没亡,心里留着一丝希望就好。等将来我们有机会,这些旧部就是我们最大的助力。”

柴宗训听得入了迷,忘了喝水,只觉得娘把计划说得越来越清楚,心里也越来越有底气。“娘,那我们这里的三千士兵,也得好好训练。韩将军说过,他们都是父亲的旧部,对后周忠心耿耿,只要我们好好练,将来肯定能跟赵匡胤的大军拼一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得对。”符太后放下密信,走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韩将军会加快训练的,我们还要从洛阳的百姓里招募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充实兵力。只是……”

她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训儿,你刚才说‘我们这里也有赵匡胤的人’,你是指谁?”

柴宗训放下水杯,小手攥紧了银锁,声音压得低了些:“娘,你还记得石守信将军吗?显德七年正月十二,我们从汴梁逃到洛阳时,他也跟着来了,还说要保护我们。可就在三日前,也就是正月十四的下午,我在军营西帐后面,听见他跟一个穿灰布短打的士兵偷偷说话,说要‘尽快把洛阳的情况告诉汴梁的大人’。”

“石守信?”符太后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石守信是柴荣的旧部,当年跟着柴荣南征北战,柴荣临终前还特意嘱咐他要护好柴宗训。她一直以为石守信是忠臣,却没料到他竟会暗中给赵匡胤传递消息——显德七年正月正是局势最乱的时候,他们逃到洛阳才两日,石守信就急着通风报信,可见早有二心。

“你确定没听错?没认错人?”符太后追问,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心里又惊又怒——若是石守信真的是赵匡胤的人,那他们逃到洛阳后的一举一动,恐怕都已经落在赵匡胤眼里,之前的计划也就无从谈起。

“我确定!”柴宗训用力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坚定,“那天下午我去军营找韩将军,路过西帐时听见里面有压低的说话声,就躲在帐外的柳树后面听。石将军的声音我认得,他还说‘要盯着韩通训练新兵的动向,别让他搞出动静’,那个士兵还应了句‘放心,汴梁那边等着回信呢’。娘,他肯定是赵匡胤派来的奸细!”

符太后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心里翻江倒海。石守信在军营里颇有威望,又是跟着柴荣多年的老将,若是直接把他抓起来,不仅会引起军营动荡,还可能让其他旧部心生疑窦;可若是不处理他,他就像一颗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会把他们的计划炸得粉碎。

“不能打草惊蛇。”符太后转过身,语气坚定,“现在还不能动石守信。我们得先让韩通暗中查探,确认他在洛阳还有多少同伙,这些人都安插在什么位置——是军营里,还是宫城里。若是贸然动手,只会让他的同伙警觉,甚至狗急跳墙对我们不利。”

柴宗训皱着眉:“那我们怎么办?总不能看着他把我们的情况都告诉赵匡胤吧?”

“我们可以‘利用’他。”符太后眼神一闪,“既然他要给赵匡胤传递消息,我们就给他传递一些‘假消息’。比如,明天让韩将军故意减少操练次数,让士兵们在营里晒晒太阳、修补盔甲,再让厨房多煮些稀粥,营造出‘粮草不足、无心备战’的样子;宫里面,也让宫女太监们偶尔议论‘太后愁得睡不着,想跟汴梁那边谈和’,这些场景只要让石守信看见、听见,他肯定会如实报给赵匡胤,正好帮我们迷惑他。”

她走到桌旁,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石守信”三个字,又在旁边画了个叉:“同时,让韩通派两个心腹士兵,白天跟着石守信,看看他跟哪些人接触,晚上盯着他的营帐,看他什么时候偷偷送信。等我们摸清了他的同伙和传信方式,再找机会把他们一网打尽,绝不能留下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