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符琳对姐姐:姐姐,看来延寿女不知道她爹反水。

“可不是嘛,”符琳想起柴宗训举着写好的“礼”字给宫女看的样子,眼底满是笑意,“他还跟我说,明日要学怎么给长辈行礼,怎么跟百姓说话,说要像姐姐上次去江南一样,去田里看百姓种地,问他们收成好不好。这孩子,是真的把‘护着后周’放在心上了。”

符祥瑞轻轻“嗯”了一声,目光落在柴宗训的小手上——孩子的手还很小,却已经知道要握着笔写“礼”字,要学着保护身边的人。她忽然觉得,不管是耶律璟反水,还是大宋的觊觎,只要训儿能慢慢长大,能懂得“仁”与“礼”,能护着后周的百姓,那所有的辛苦就都值得。

“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符祥瑞看向符琳,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明日还有很多事要做,得养足精神。”

符琳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熟睡的柴宗训,才转身往殿外走。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符祥瑞:“姐姐,若是日后延寿女知道了真相,你说她会不会离开洛阳?”

符祥瑞沉默了片刻,道:“我不知道。但无论她选择留下还是离开,咱们都该尊重她的决定。毕竟,她从来没有做错什么。”

符琳轻轻“嗯”了一声,不再多言,转身走出了寝殿。殿外的风依旧吹着,桂树的叶子簌簌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心事。符祥瑞走到窗边,望着符琳离去的背影,又想起延寿女今日送来卷宗时的模样——女孩眼里满是认真,说着“要帮太后和符姑娘护着后周”,那样纯粹的心意,若是被父亲的背叛击碎,该有多疼。

她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回到床边,坐在床沿上,看着柴宗训的睡颜。孩子的呼吸很均匀,小脸上满是安稳,仿佛不知道这世间的纷扰。符祥瑞伸出手,轻轻握住孩子的小手,心里暗暗想着:训儿,等你长大以后,或许也会遇到像耶律璟这样背信弃义的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娘希望你永远记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守住心里的“礼”与“仁”,都要记得护着身边的人,护着后周的百姓。

夜色渐深,寝殿里的宫灯依旧亮着,温柔的光芒洒在母子二人身上,映出一室温情。而殿外的庭院里,风还在吹着,桂树的叶子还在簌簌落下,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雨,悄悄酝酿着力量。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符祥瑞就已经起身。她洗漱完毕后,刚走到殿外,就看到内侍总管站在廊下候着,手里捧着一份密报。

“太后,这是渝关刚送来的密报,”内侍总管躬身将密报递过来,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辽军昨日在渝关附近调动频繁,似乎有异动。”

符祥瑞接过密报,快速翻开来看。密报上写着,昨日午后,耶律璟带着辽军在渝关南侧的山谷里驻扎,还派人去跟大宋的守军接触,似乎在商议什么。此外,辽军还加强了对渝关通往洛阳的道路的巡查,像是在防备什么。

“知道了,”符祥瑞将密报合上,递给身后的宫女,“你立刻去亲卫营,让统领速来见我。另外,让内侍省去查汴梁来的那个将军,务必在今日午时前给我结果。”

“是,太后。”内侍总管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符祥瑞站在廊下,望着天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心里的担忧又重了几分。耶律璟在渝关附近调动军队,又与大宋接触,显然是在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她必须尽快调整布防,不能让辽军有可乘之机。

小主,

不多时,亲卫营的统领就匆匆赶来。他穿着一身铠甲,脸上满是风尘,显然是刚从军营赶来。

“参见太后。”统领躬身行礼。

“免礼,”符祥瑞示意他起身,“渝关的密报你应该已经看过了,说说你的看法。”

统领起身,沉声道:“回太后,辽军在渝关附近调动,又与大宋接触,很可能是想借着‘投诚’的由头,协助大宋偷袭咱们的后方。渝关的守军虽然加强了戒备,但辽军熟悉咱们的布防,若是他们突然发难,怕是会吃亏。臣建议,立刻调派五千精兵前往渝关,协助那边的守军重新部署,同时加强对洛阳周边道路的巡查,防止辽军派细作潜入。”

符祥瑞点了点头:“你的建议很有道理。五千精兵你立刻调派,务必在今日傍晚前抵达渝关。另外,你再派一队密探,盯着耶律璟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是,臣这就去办。”统领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待统领走后,符祥瑞才转身往膳房走去。柴宗训应该已经醒了,她得去看看孩子。刚走到膳房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柴宗训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宫女姐姐,你看我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很适合学礼仪?太傅说,今日要教我给长辈行礼,我得穿得整齐些。”

符祥瑞走进膳房,就看到柴宗训穿着一身月白锦袍,头发用玉冠束着,正站在镜子前打量自己。宫女站在一旁,笑着帮他整理衣领:“殿下穿这身衣服真好看,太傅见了一定会夸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