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太后松开他,伸手拭去眼角的泪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娘会一直支持你。不过,想要成为千古一帝,可不是光有抱负就够的。你还要学会虚心纳谏,体恤百姓,善待将士,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慢慢实现这个目标。”
“嗯!我记住了,娘!”柴宗训认真地回答道。
马车继续前行,车内的气氛温馨而融洽。柴宗训不再像之前那样躁动,他靠在符太后身边,开始认真地听母后讲述先帝当年征战的故事,讲述治国理政的道理。阳光透过车帘的缝隙照进来,洒在母子二人身上,温暖而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渐渐放缓了速度,外面传来禁军统领的声音:“太后,陛下,军营到了!”
柴宗训立刻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想要下车。符太后整理了一下衣衫,对他说道:“走吧,我们先去军械库看看,再去校场观摩将士们训练。记住,到了军营,要拿出天子的威仪,不可再像在宫里那样随意撒娇了。”
“知道了,娘!”柴宗训用力点头,挺直了腰板,努力做出一副沉稳的样子。
母子二人先后走下马车,早已等候在营门口的将领们立刻上前行礼:“参见太后!参见陛下!”
为首的正是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他身着一身亮甲,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太后,陛下,军营已经备好,随时可以为您引路。”
“有劳李将军了。”符太后点了点头,“我们先去军械库看看吧。”
“臣遵旨!”李重进应道,随即侧身引路。
军营内旌旗招展,将士们往来穿梭,个个精神抖擞,看到太后和陛下的仪仗,纷纷驻足行礼,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忠诚。柴宗训一边走,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与他记忆中那个混乱破败的临时军营截然不同,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军械库位于军营的西侧,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瓦房,门口有重兵把守。走进军械库,一股淡淡的铁器生锈的味道扑面而来。库房内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兵器和铠甲,长枪、大刀、弓箭、盾牌一应俱全,还有许多崭新的火器,排列得整整齐齐,让人眼花缭乱。
负责管理军械库的将领连忙上前汇报:“太后,陛下,目前库房内共有长枪三万支,大刀一万把,弓箭两万副,铠甲五千套,还有最新研制的火铳五百支,火炮三十门,足以供应前线将士使用。”
柴宗训走到一排长枪前,伸手轻轻抚摸着枪杆,冰凉的触感传来,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拿起一把重量适中的长枪,试着挥舞了一下,虽然动作还很生疏,但眼神中却充满了认真。
“这长枪的材质不错,比之前的兵器轻便了许多,将士们使用起来也能更灵活。”符太后走到一旁,拿起一套铠甲仔细查看,语气中带着赞许,“看来军械监的工匠们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回太后,这些都是按照先帝生前制定的标准打造的,工匠们日夜赶工,就是为了能让前线的将士们有称手的兵器。”李重进连忙说道。
符太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先帝当年就十分重视军械的质量,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看来,你们都没有忘记先帝的教诲。”
柴宗训走到火器区域,好奇地看着那些造型奇特的火铳和火炮。他之前只在听说过火器的威力,却从未亲眼见过。负责军械库的将领见状,连忙上前解释道:“陛下,这种火铳射程可达百米,威力巨大,在战场上能给敌人造成很大的杀伤。火炮则可以用来攻城,破坏力极强。”
“这么厉害?”柴宗训眼中满是惊讶,他伸手想要触摸一下火铳,却被将领连忙拦住:“陛下,小心,这火器威力巨大,以免误伤。”
柴宗训只好收回手,但眼中的好奇丝毫未减:“有了这些火器,我们对付辽军就更有把握了!”
“陛下说得是。”李重进说道,“秦将军那边已经配备了一部分火器,据说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辽军对这种武器十分忌惮。”
柴宗训点了点头,心中对收复济州更加有信心了。他在军械库内仔细地查看了每一种兵器,时不时地向将领们询问相关的问题,认真的样子让在场的将领们都暗暗称赞。
离开军械库,一行人前往校场。校场位于军营的中央,面积广阔,地面被踩得十分坚实。此时,数千名禁军将士正在校场上进行训练,呐喊声、兵器碰撞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壮观。
将士们看到太后和陛下到来,纷纷停下训练,列队行礼:“参见太后!参见陛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