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符太后:诸位爱卿,哀家想问。吴越结局怎么处理?

符太后微微一笑,看向李德全:“李德全,传哀家旨意,宣后蜀使者进殿。”

“奴才遵旨!”李德全躬身退下,不多时,便引着一位身穿紫色锦袍的中年男子走进殿来。那男子正是后蜀使者,名叫李昊,是孟昶的亲信大臣,素有“蜀中文胆”之称。他一进殿,便立刻跪倒在地,行三叩九拜之礼,声音带着几分恭敬:“后蜀使者李昊,叩见大后周太后,叩见大后周陛下。吾主孟昶自知往日多有冒犯,特遣臣前来请罪求和,望太后与陛下开恩,宽恕后蜀之过。”

符太后坐在凤座上,语气平淡:“李使者,你家君主既知请罪,那哀家便问你,我后周提出三桩条件,你家君主可愿应允?”

李昊连忙抬头:“请太后明示,臣定如实传回成都。”

符太后便将割地、赔罪、通商三桩条件一一说出,每说一桩,李昊的脸色便白一分。待听到“派太子孟玄喆入洛为质”与“分出三成盐铁开采权”时,他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这两桩条件,无疑是让后蜀失去核心利益与未来保障,孟昶怕是难以接受。

“太后,”李昊定了定神,小心翼翼道,“割地与进贡之事,臣想必能劝吾主应允。只是……太子乃后蜀储君,离乡入质,恐动摇国本;盐铁乃蜀地命脉,分出三成开采权,恐影响民生。能否请太后通融,改派其他宗室子弟为质,盐铁分成也改为五五,吾主也愿多献珍宝,以表诚意?”

“通融?”符太后冷笑一声,声音陡然转厉,“你家君主当初纵容兵士在秦州抢粮时,怎么没想过通融?辽兵袭扰雁门关,你家君主隔岸观火、意图趁虚而入时,怎么没想过通融?如今兵临城下才求和,倒想起要国本、要民生了?”

她顿了顿,目光如刀,扫过李昊:“哀家的条件,一字不改。孟昶若应允,五日后便让孟玄喆启程来洛;若不应,便让他整顿兵马,等着我后周大军南下剑门!赵将军,你说,我朝大军何时能抵达成都?”

赵彦徽上前一步,高声道:“回太后,臣已命人整顿西南兵马,若孟昶不应,臣五日内便可率军出发,不出两月,定能兵临成都城下!”

李昊听得浑身一颤,再也不敢多言,连忙叩首道:“臣……臣明白了!臣定将太后的旨意如实传回成都,劝吾主应允条件,绝不敢有半分延误!”

“很好。”符太后语气稍缓,“李德全,将李使者带下去,好生安置。五日后,哀家要听到孟昶的答复。至于辽,魏枢密使,你可即刻拟一封国书,派使者前往辽都上京,令其归还北疆被掳边民与财物,若十日之内不答复,便命韩将军率军北上,袭扰辽之云州、朔州,以作回应。”

“臣遵旨!”魏仁浦与韩通一同躬身应道。

众臣各司其职,一一领命,殿中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柴宗训看着母后有条不紊地安排诸事,小脸上满是敬佩,忍不住道:“母后,等辽把百姓送回来,我能不能去雁门关看看?还要让孟玄喆跟我一起读书,教他不要像后蜀兵那样抢东西。”

符太后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待北疆安稳,陛下便可去雁门关慰问百姓;孟玄喆来了,陛下也能教他明白事理,这也是件好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柴荣在位时,便想平定辽与后蜀,消除南北隐患,只是天不假年。如今哀家虽一介妇人,却也不敢辜负他的遗愿。此次处置辽与后蜀,并非只为惩戒,更是为日后一统天下铺路。待后蜀臣服、辽不敢南下,南唐、吴越便不足为惧,柴荣的遗志,总有一日会实现。”

众臣闻言,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臣等定辅佐太后与陛下,完成先帝遗志,一统天下!”

五日后,后蜀使者李昊再次进殿,带来了孟昶的答复——全盘应允后周的三桩条件。孟玄喆已启程前往洛阳,预计七日后抵达,割让的利州、兴州也已安排官员交接,贡品与盐铁开采权的相关事宜,也派专人跟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日,辽的答复也传回洛阳——虽不愿归还全部边民与财物,但承诺今后不再袭扰后周北疆,并愿送回半数被掳边民,赔偿粮食五千石,以换取边境和平。符太后虽未完全满意,但考虑到北疆不宜久战,便准了辽的请求,命韩将军暂停备战,继续加强边境防务。

消息传出,洛阳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雁门关解围、后蜀臣服、辽暂退北疆的消息,让后周的威望更盛,也让百姓们对未来多了几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