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棘手的是,他们装备了一种可连续发射的火铳,射程虽不及我军制式鸟铳,但射速极快,近战尤其凶猛。还有……他们似乎对我沿海卫所布防、官军调动规律,颇为了解。”
“连续发射的火铳?”周勃眉头紧锁。
他在东瀛见过倭人的铁炮,装填缓慢,绝无连续发射之能。这种武器,听起来更像是传闻中西洋人的“迅雷铳”之类。“可曾缴获实物?”
王斌摇头,面露愧色:“倭寇极其狡猾,战败则纵火焚船,绝不留下完整器械。我军……至今未能取得一件样品。”
周勃沉默片刻,手指点在舟山群岛的位置:“水师现在情况如何?可能出海一战?”
都指挥使王斌脸上尴尬之色更浓:“回部堂,沿海各卫水师,舰船多年失修,能出海者不足七成。士卒久疏战阵,且……且粮饷时有拖欠,士气……唉。”
周勃心中了然。看来问题不仅在于倭寇的“增强”,更在于自身海防的废弛。太子殿下锐意改革,这东南海疆的积弊,恐怕也是殿下欲借此战一并清理的目标之一。
他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淡淡道:“本官知道了。明日,本官要亲往宁波府,视察前线卫所,并见一见那些与倭寇交过手的将士。”
当夜,周勃谢绝了地方官员安排的馆驿,住进了杭州城内一处不起眼的军营。他召来亲信队正,低声吩咐:“派几个机灵的兄弟,换上便服,去码头、酒肆、赌坊这些三教九流汇聚之地,听听风声。重点打听,近来可有陌生面孔在沿海活动,有无大宗货物,特别是铁料、火硝等物私下交易。”
“是,将军!”队正领命而去。
周勃独自站在院中,望着南方漆黑的夜空。
海风带来咸湿的气息,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太子的信任,东南的危局,诡异的倭寇,还有地方官员那欲言又止的态度……这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网。
他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东瀛登陆战的前夜,只是这次的敌人,更加隐蔽,更加狡猾。
**次日,周勃一行抵达宁波府。**
这里的海防气氛更为紧张。码头上,巡逻的兵丁神色警惕,进出港口的渔船商船都受到严格盘查。
定海卫的指挥使是个名叫刘大勇的粗豪汉子,脸上带着一道狰狞的刀疤,一看便是久经沙场之辈。他对于周勃的到来,表现出了远超杭州那些文官的热情,甚至可以说是期盼。